過去,台灣認為中方傾向將ECFA或兩岸經貿關係討論置於兩岸架構之下,不願連結到世貿組織(WTO)規則。然而,徐遵慈觀察中國公布的24頁台灣貿易壁壘調查報告,發現中國指控台灣違反WTO與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相關規則的著墨多於指控違背ECFA精神。她表示,這顯示中國願意用兩軌做法解決兩岸貿易爭端,除了ECFA架構外,也不排除透過WTO解決。
對於新政府如何解開ECFA的結,徐遵慈認為必須重新檢視中國公布的24頁調查報告。她指出,閱讀該報告可發現,中國真正目的是想撬開台灣市場,要求增加中國產品出口到台灣,因此「開放市場應如何處理,是下一任總統的課題。」
她表示:「我建議三組候選人,首先設法維持ECFA、阻止中國縮小早收清單與優惠;其次,檢視中國大陸指名要進口台灣的產品,看看哪些可以開放進口,而不會衝擊到台灣本土產業;或是開放進口之後,它們只會取代他國進口台灣的產品,或將因為不符合台灣檢疫法定規範而無法進口。」
另外她表示,根據對當前三大黨候選人政見的觀察,對於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減緩的問題,尚未看到顯著的解決方案,對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和新南向政策的關注也相對有限。針對台灣希望早日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她指出明年加拿大擔任主席國,政治現實是若中國申請遭到阻撓,仍可能會影響台灣的加入進程。
為什麼還要重視中國市場?
針對座談會聽眾提問,既然北京對台的經貿手段並非完全出於善意,而是具有統一目的,那麼為何台商如此看重中國市場呢?徐遵慈指出,事實上,即便是美國政府清楚認知到中國的崛起與威脅,許多美國公司仍未放棄中國市場;而台灣內需市場相對較小,且是完全出口導向的國家,「我們更沒有辦法放棄任何一個規模大的市場」。
她進一步表示,目前台灣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令人擔憂,因為除卻半導體的出口成長外,其他方面對中國的出口趨緩。台灣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佔比越來越高,已達48.32%。
徐遵慈強調,眾多企業目前正在努力分散市場,降低在中國市場的風險。然而,「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和「完全放棄中國市場」是兩回事,因為有些產業無法輕易放棄中國市場。對於台灣企業而言,過去幾年的經驗表明,以前可能認為政治不那麼重要,但現在沒有任何企業會再說「政治不重要」。
至於同樣受到政治因素影響的ECFA,實際上並沒有確定的終止日期。徐遵慈指出,企業幾乎每年都會擔心ECFA是否即將終止。她表示,雖然中國並未宣布要取消ECFA,但企業對此仍心存疑慮,故在過去幾年中,企業已開始採取分散風險和降低依賴中國市場的行動。這波受到影響的台灣石化業,也早已在中國市場展開布局,以因應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