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劉秀枝–正向樂觀無限,快樂獨老!

2023-12-29 05:50

? 人氣

「不須特別安排就很忙,每週一二三爬郊山,參加高爾夫球隊、一個月打兩次,跟好朋友吃喝玩樂到處旅行,每天都不在家;周六日是朋友的家庭日,不能打擾別人,是我坐下來寫文章、看期刊最好的時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運動、腦動,劉秀枝選擇59歲就離開第一線看診工作,享受充實自在的人生(圖:劉秀枝提供)
運動、腦動,劉秀枝選擇59歲就離開第一線看診工作,享受充實自在的人生(圖:劉秀枝提供)

她退休的第二個目的是:想作為醫病溝通的橋樑。「以前看診很忙,病人一個接著一個,花在每個病人身上的時間很有限,我就寫文章,白紙黑字比較有人看。退休後有更多時間可以寫專欄、出書;我也慢慢變老、會生病,自己成了最好的醫病溝通橋樑。」

至今她每週四仍回榮總神經內科參加病例討論會吸收新知,這也成為寫專欄的題材,同時也參加很多醫學會,她笑著說「以前只要病人有狀況就必須立刻處理,現在終於可以好好享受。」

一年半前,劉醫師開了個podcast節目《神經會說話》,從錄音、配樂、上架全部一手包辦,這個節目每週更新,簡直太令人佩服了!她自謙節目陽春,「感謝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有一次請到一位講師,上了兩小時如何製作podcast課,我買了麥克風,回來就做了…」。真是劍及履及的行動派。

面對人生七十才開始–生病

人們常形容老去是「走下坡」,劉醫師卻有更精準的比喻:有如爬山路的上坡,因為「將來的路越來越難,有如爬坡」。能做的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把身心調適得很好,走一步算一步,「上坡慢慢走,有時就不覺得那麼辛苦。」

她以一貫的樂觀正向輕描淡寫地說道:「有些事也許三年後不能做,但沒關係,我還有很多其他事可以做,比如我以前爬兩千公尺的郊山,現在變成爬一千公尺,如果以後再爬不動,就到河濱公園散步…」

爬郊山是劉秀枝日常一大樂事,她形容老去有如爬上坡,「將來的路越來越難走」,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適身心,有時就不覺得那麼辛苦(圖:劉秀枝提供)
爬郊山是劉秀枝日常一大樂事,她形容老去有如爬上坡,「將來的路越來越難走」,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適身心,有時就不覺得那麼辛苦(圖:劉秀枝提供)

她直言:人生七十才開始–生病。屆時有很多自費項目以及請人照顧的費用,退休前都要先計算,平時無病健身,只要能走路就走。「一天八千步,很容易做到」,健康的生活型態就是最好的本錢。

萬一有症狀,趕快就醫,千萬不要自己下診斷。「一旦有問題及早解決,很多病在輕度時治療結果都很好,就不會走到需要自費或請人照顧的地步。」

「雖然越來越老,但醫藥也越來越發達,我們的長照系統也很好,也許以後也不要靠家人了;生活越來越好,身體越來越不好,加起來就沒那麼差了!」

學習轉念 什麼都好!

我實在很佩服她的轉念功夫,人眼中的壞事她都可換個角度想,她笑著回答,自小就學會一套「幸好」、「好加在」哲學:「什麼事情都可能更壞,比如我罹患乳癌–幸好乳癌可以開刀,乳癌是常見的癌症,醫藥非常發達,一直有新藥出來…,就是這樣想著『幸好』,最後治癒成功。所有的事都以『幸好』來想就很好,這是可以練習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