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拿破崙》這部史詩級電影,心想拿破崙會怎麼評價自己?他10歲進入布里埃納法國少年軍官學校。他曾說,天生就是一個軍人,天生就是發號施令。
拿破崙的軍事成就,得益於法國大革命留下的遺産:徵兵制度、以戰養戰、彈性靈活「師」的編制,以及密集縱隊與散兵加上步炮協同戰術。這些在他之前已經存在,但他運用最好,執行最徹底,幾乎征服整個歐洲。
他最感自豪的是義大利戰役(1796-97)。法軍人數少、裝備不足、吃穿簡陋破爛,卻連續擊敗4支奧地利軍隊,威逼維也納城下,那年他27歲。他多次得勝,是因為行動與思想一樣迅速,不拖泥帶水。當時法軍的行軍與戰鬥,維持每分鐘走120步,敵人卻堅持每分鐘走70步的傳統規定。拿破崙可以迅速調動,對敵分而治之,也隨時把攻擊力量集中在選定的要點上。
每個人都有偶像。亞歷山大是拿破崙心目中的英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是他口中的軍事天才,其他不值一提。他非常欣賞腓特烈大帝用兵靈活,大膽果斷,經常出其不意擊敗墨守成規的敵人。拿破崙是這些原則的實踐者,但沒有和他們比較誰更偉大。
拿破崙一生征戰19年(1796至1815),打過58場戰役,49勝、9敗,敗仗中的6場是在1812年遠征莫斯科失敗後發生的。他的內政大臣夏普塔爾在回憶錄中說,從此再也看不到思維清晰和堅毅性格的拿破崙,發現他經常突發奇想,有一些怪念頭。騎馬容易疲憊,以前吃飯很少超過10分鐘,現在他卻喜歡待在餐桌上。拿破崙還把敗仗歸咎於將軍的背叛和無能。怨天尤人是人的通病,拿破崙也不例外。
可以說,拿破崙從心理上跌下神壇的起點是1812年,而不是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英國威靈頓公爵率領英普聯軍在滑鐵盧擊敗拿破崙。但拿破崙只有一次稱讚威靈頓的才華。半島戰爭期間,威靈頓公爵自知無法抗衡法軍,一度撤出葡萄牙里斯本,沿途80英里的所有物資被他洗劫一空,以堅壁清野阻滯法軍追擊。拿破崙知道後說了一句:「這是個人物。他懂得不用打仗就將敵人置於死地。在歐洲只有我和威靈頓有能力做到這樣。」
其實,拿破崙骨子裡看不上威靈頓。沒想到,威靈頓的堅壁清野,在拿破崙遠征莫斯科時再度被俄國複製。這次他輸慘了,輸掉大軍,更輸掉心理。夏普塔爾說,在拿破崙的一百條大腦神經中,最多只有一半是健康的。
拿破崙在第一執政時期的威望和人氣達到頂峰,稱帝後大權獨攬,野心無限膨脹,妄圖主宰世界,很多人離他遠去,身邊只剩下馬屁之人。在1814年的幾場戰役中,他痛苦地發現,法國人為了擺脫他的統治,寧願招來外國人(反法同盟)的統治。這是拿破崙最終走向敗亡的深層次原因,即使在滑鐵盧獲勝,也不會持久。他若地下有知,這也許是他最不願看到的一幕。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