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台灣似乎已經分化為兩個市,一個市叫做柯P市,由一位英明神武、大刀闊斧的柯P市長帶領。而其他5都3市13縣則可統稱為「其他市」,因為這些地方媒體報導版面加總起來,很可能還沒有柯P市多。
其實從三月底,中視把中南部所有駐地記者資遣光,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現在媒體對於其他市的不重視了。假若我們翻開報紙,大家能在位居報紙前列的A版,看到幾則攸關其他市老百姓民生的新聞?在柯P市小孩到底喝鮮奶還是吃鈣片好,媒體上可以熱鬧好幾天的同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南北差距、城鄉差距,柯P市與其他市小孩上台大機率的巨大落差,卻處於偶爾才有專題報導關心的狀態。
當然,筆者也了解媒體現今生存艱難,社會責任與經營績效很難兩全。柯P與柯P市的確比較有梗,大家愛看,有收視率。但假若我們探究一下柯P「政治素人」的成功配方,難道其他市沒有弊案可以打?其他市沒有權貴惡搞老百姓?其他市就沒有房價高漲問題?這些惡事發生在台北有市場,難道台中與高雄就毫無「養成觀眾收視習慣」的潛力?
以高雄市為例,氣爆至今還有許多燒傷受害者遲遲拿不到補償;以台中市為例,中捷綠線公安意外責任遲未能釐清;以苗栗縣為例,破產問題依舊頭大難解;以台南市為例,賴市長才以粗暴手段對待南鐵東移案抗爭者。難道這些都不值得被報導,深入挖掘後會「永遠」沒市場?高雄巨蛋疑似有弊案,精彩程度就絕對「比不上」松菸大巨蛋案?
總而言之,其他市的新聞現在的確無梗,但假若各大主流媒體多給一點資源,忍受回報較少的一段耕耘期,就有機會同時達到「社會責任」與「收視率」的雙贏。在政論節目談柯P已經收視率不如以往的當下,何苦不勇於創新一下呢?
*作者為多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