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八年來靠捐款─《報導者》長成一座深度、調查報導的花園

2024-01-12 05:50

? 人氣

他自嘲大學聯考數學只得18分,數學超爛,是沒有商業能力的人,經營非營利媒體也沒有經驗,只是闖闖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開發創新數位敘事型態

既是網路新媒體,《報導者》八年來不斷嘗試適合在網路和手機上說故事的數位敘事創新,剛成立時就投入兩個記者、一個設計師和工程師,以四人四個月完成一款新聞遊戲「急診人生」,讓年輕世代玩遊戲時了解台灣急診室的真實問題;深度報導中國盜砂船如何越過台灣海峽中線盜採海砂,以3D模型模擬盜砂船內部結構,讓讀者可以進入船中細細觀察。調查報導文長、內容厚重,特別開發出一種「以圖走文」的「左右互博」版型,甚至開放原始碼,歡迎大家copy使用這項數位工具。

在medium這個網路平台上,你可以在《報導者開放實驗室》看到他們如何設計數位產品,並提供「新聞元件」給大眾使用,何榮幸舉例說明這個超級佛心的服務:「任何人想要做大事紀,只要不是商業用途,歡迎使用《報導者》的「大事件產生器」,填入你自己的文字內容與照片就可以產生自己的大事紀,去說故事、交報告…,這是公共服務,既可以報導、又可以公共使用。」

《報導者事件簿》以報導漫畫的創新型式引導讀者進入深度調查報導內容(作者翻拍)
《報導者事件簿》以報導漫畫的創新型式引導讀者進入深度調查報導內容(作者翻拍)

何榮幸說,八年前他對非營利媒體非常陌生,台灣也沒有先行者或典範可以追隨,他注意到美國非營利調查報導網站ProPublica非常傑出,ProPublica成立時只有三十人,小而美,專心做調查報導,曾調查川普總統逃稅案等符合公共利益的報導,也是數一數二最早做新聞遊戲的新媒體。「既做數萬字的調查報導、又做數位創新,讓人了解複雜的難民逃難過程,如果你是難民如何選擇逃難路線,給我們很大的啟發!一個嚴肅優質的媒體必須做更多創新、走出同溫層,讓更多原本讀者之外的人被打動,才能發揮更大影響力。」

此外,長期以調查報導聞名的英國《衛報》也是《報導者》師法的對象,何榮幸指出,《衛報》是以家族信託基金成立,接商業廣告,同時也靠著精彩的調查報導贏得讀者願意捐款支持。「這讓我有深深的體會,在資訊爆炸時代,大家不缺資訊,缺的是認真的好報導;不缺抄來抄去改寫的新聞,而是看了記者的報導之後,還感動的掏腰包捐款都願意。」

非營利媒體靠捐款有多難

台灣讀者習慣免費看新聞,但很願意捐款,根據統計,前幾年台灣人一整年的公益捐款額度在八百到一千一百億之間,捐款對象前十大為宗教和社福團體,只有非常低比例是捐給非營利媒體;何榮幸發現這是一大挑戰,即使《報導者》內容再好,大家仍在觀望,直到第二、第三年,穩定推出非常多且品質好的調查報導,才一點一滴從第一個月的四個人定期定額捐款,慢慢成長到一百、兩百人,八年後,最新一個月定期定額捐款人數已來到七千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