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民眾黨與國民黨首次合作,可能會是在正副立法院長選舉,極很可能由國民黨韓國瑜出任立法院長,擅長協調的韓國瑜,過去在臺北與柯文哲有合作經驗,或許是藍白都能接受的人選。
民眾黨與民進黨的首次合作,則可能出現在行政院長同意權,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明訂「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在三黨不過半時,必須要任命一位具立法院多數政黨聯盟黨籍的行政院長,才能保證其在國會多數黨聯盟支持下能施政順利,賴清德當選後面對國會三黨不過半,若想任命深綠人士為行政院長,必將成為少數政府。因此,行政院長可能是推出一個能讓綠白雙方同意的人選,民眾黨的8席「關鍵少數」將發揮極大化的力量。
如同另一位哈佛大學教授凱斯·桑斯坦提出的「資訊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公眾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通訊領域,久而久之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社群媒體在同溫層效應之下,三黨候選人的狂熱支持者只見到越來越多自己想見到的資訊,加上社群媒體演算法的推波助瀾,和身邊同溫層的交流之下,每個支持者都覺得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必將勝出,也導致民調和估票與真實有差距,所有人都不相信民調數字,堅定認為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會當選。
隨著2024年全球迎來「選舉大年」,是歷史上舉行選舉最多的一年,約有70個國家將進行議會選舉或領導人選舉,這一系列選舉結果,或將給全球格局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最重要的美國、印度、英國、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尼等,由於台灣及中國問題,或是印太地區及美國選舉重要議題,賴清德的當選,亦會關係到各國對台灣、中國政策的連動。
因此,台灣必須在社群媒體「集體治療」,告別「空戰」思維,修復選舉過度動員撕裂的社會,方能在接下來的國際情勢中,團結民意擔任印太地區平衡的「關鍵角色」。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