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副教授吳建忠認為,從過去在兩岸以及內政議題的攻防觀察,民眾黨(白)將更傾向於與國民黨(藍)合作。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在民進黨過去的蔡英文路線,還有所謂從世界走向大陸,或從大陸走向世界的這兩種看法裡面,我想議題的合作還有理念的合作上面,從光譜上面來講,藍白合作的機率還是比較高的。」
吳建忠表示,在過去許多理念的合作方面,民眾黨與國民黨較相似,民進黨則截然不同,這也會反映在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裡立法院長的產生方式。
他說:「藍白在針對立法院院長跟副院長的一個部分,可能會協調出一套的人選,而民進黨應該會自行尋求推出自己的立法院院長跟副院長的人選。」
東京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河崎真澄則認為,民眾黨與民進黨合作的可能性較大。他指出,前國民黨秘書長宋楚瑜出走成立親民黨,但基本路線依然和國民黨相似,等於是第二個國民黨,也就容易合作,如今民眾黨與民進黨也類似。
他說:「反國民黨的一群人分裂後才變成民眾黨與民進黨,雖然是稱為第三勢力,但基本上都是反對國民黨的,所以民進黨與民眾黨比較親近,在立法院更容易合作。」
台灣中國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指出,柯文哲的第一個目標是維持民眾黨的存在,第二目標是把國民黨逼到變成第三大黨,民眾黨成為第二大黨,所以暫時不會與民進黨翻臉,但也不會事事配合民進黨,而是會採取合縱連橫的方式。
他說:「民眾黨它不會單靠一邊,所以每一件事情它不會用結盟的方式包裹,它會是(基於)議題而跑來跑去,因為它的選民基礎(electoral base)是有很多不滿民進黨的。」
黃介正認為,年輕的民眾黨需要資源才能維持存在,民進黨也會用行政資源吸引民眾黨合作,例如在第一任內閣中安排幾位民眾黨成員入閣,以此制約民眾黨在立法院的作為,但是民眾黨領導危機可能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
他說:「柯文哲他自己講說民眾黨裡面都是集體決策,但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覺得柯文哲跟未來民眾黨的立院黨團是什麼關係,會決定未來國會很多運作。」
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吳昆玉指出,民眾黨要先解決黨的權力分配,才有能力做關鍵少數。「那你的黨主席有辦法控制嗎?那麼請問其他的政黨要來談事的時候,是要找你黨主席談呢?還是要找你黨團談呢?」吳昆玉認為,民眾黨內部權力的分配與控制,勢必還要經過一番鬥爭。
三黨不過半未必完全是負面影響
由於立法院三黨不過半,加上有不少質詢風格強烈的國民黨立法委員首次進入國會,未來法案遭到抵制的情形可能會大幅增加,造成政府施政困難。
對此,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吳昆玉表示,立法院中沒有政黨立委席次過半,反而可能讓許多事情好好處理。
他說:「所有的政黨,不論在朝在野都很清楚,我們就是得要好好喬,才能把事情辦成,要不然我們三個大家都完蛋了,那所以反而比較願意坐下來,好好談事情。」
吳昆玉認為,比起在一黨獨大之下的立法院,反對黨只要遇上執政黨的施政或法案就一律反對,甚至出現丟麵粉、丟水球等無理性的抗爭,三黨不過半反而促使所有政黨都必須冷靜思考,學會協調,未必是壞事。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副教授吳建忠認為,台灣已經是高度民主的國家,比起政黨之間是否合作、如何合作,是否充分反映民意才是重點。
他說:「在過去的十年裡面柯文哲所秉持的所謂的公民的力量,其實我們看到在太陽花學運之後,並沒有走出一條所謂公民力量的一個道路。」
吳建忠指出,無論選擇在哪些議題上與誰合作,若是立法委員無法將主流民調作為問政的重點,民眾還是很有可能重啟公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