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是2024世界大選年最受矚目的首場大選。海外專家注意到,儘管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干擾,將這次選舉描繪成戰爭或和平的選擇,賴清德仍成功為民進黨贏得史無前例的第三個總統任期。賴清德擔任總統將對台灣外交政策走向有何影響,以及中國可能如何回應?以下是美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8名專家的專業見解:
引起北京的憤怒,民進黨必須克服國內分歧
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Global China Hub)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指出,賴清德當選後,中國可能會對台灣實施更多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
短期內,民進黨的勝利可能會引起北京方面的文攻武嚇,對特定台灣出口實施更有針對性的經濟制裁,並透過軍事演習和灰色地帶策略威脅。這些舉措的目的是表達北京對選舉結果的不滿,並在事先「鞏固」與下一屆民進黨政府之間的互動條件。
長期來看,民進黨需要與立法院內的反對黨有效合作,克服台灣內部分歧對執政加諸的種種限制。這樣,下一屆民進黨政府才能更有力地與北京進行談判,更有機會重建兩岸運作關係的運作、重新開啟北京和台北之間的溝通渠道──這些發展對於穩定地區局勢至關重要。
預料北京以多種手段回應台灣選舉結果
大西洋理事會數位鑑識實驗室中國問題研究員蒂博(Kenton Thibaut)指出,在選舉前,中國利用台灣輿論中對台海和平的真實擔憂,加強民進黨與美國的聯繫,宣傳「支持民進黨」將導致戰爭,同時強調中國可能對台灣實施經濟制裁,進一步升溫緊張局勢。
選後,我們可以預期北京方面將對民進黨勝利實施行動,同時創造證據以支持選前的敘事宣傳。這些後果可能包括經濟上的威脅、升溫的緊張局勢,以及有策略性地宣傳民進黨和美國的行動正在破壞亞太地區的穩定,導致衝突。
台灣人並不像外界擔心的那樣易被威脅
前美國政府情報官員、現大西洋理事會印太安全倡議負責人加勞斯卡斯(Markus Garlauskas)指出,中共試圖公然干預台灣總統選舉結果,稱賴清德勝選是具有嚴重後果的選擇,這種手法有助於北京塑造全球媒體對台灣選舉的報導,即使是一些不親共的國際媒體,其有關台灣選舉的標題也都在呼應著北京的戰爭與和平、賴清德勝選危險等觀點。
然而台灣人的投票結果明顯表示,他們不接受由北京設定的議題框架。同樣地,全球其他地區也不應該容許北京主導或定義這次選舉相關的敘事。最終,北京的行為並沒有嚇倒台灣民眾,其行動甚至可能導致了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