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監委范巽綠、蘇麗瓊、林盛豐質疑文化部對少數代辦壟斷公共藝術未積極除裡,提案糾正文化部。對此,文化部今(22)日表示,對於監察院糾正及各界意見,不涉及修法層次者,文化部已陸續進行改善,並將參考諮詢會議討論,展開最大規模公共藝術制度修法。
監委范巽綠、蘇麗瓊、林盛豐今日發出新聞稿,質疑文化部長年對公共藝術疑遭少數特定代辦壟斷等不合理現象,未積極處理,有失主管機關立場,且文化部亦未積極覈實建置專家學者名單、多層次揭露資訊、將違規廠商及委員分別列入採購黑名單及除名、落實迴避及旋轉門條款。
監委也提到,文化部一味以「皆未接獲相關檢舉或明確違法事證」、「已於各徵選方式簡章範本第20條皆訂有迴避條款」消極回應,有嚴重違失,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月11日通過3位監委所提調查報告及糾正文化部,並將具體檢舉案例函請法務部轉相關檢察機關辦理見復。
對此,文化部發聲明表示,公共藝術推動至今已30年,雖然持續順應整體環境趨勢調整法令及相關制度,但是作為一個台灣少見執行最久的公共政策,仍然免除不了錯綜複雜的問題產生。
文化部指出,為徹底回應及解決各界對於公共藝術相關質疑及建議,文化部已於去年11月起,廣邀公共藝術領域專家學者、藝術家、策劃單位、興辦機關等,針對代辦、法令規範、執行樣態、人才培育、維護管理、基金運用等層面進行全面檢視及討論,期盼透過廣泛討論的諮詢會議,充分聆聽及凝聚解決做法及未來發展方向。
文化部說,針對不涉及修法層次的相關問題,也已立即進行改善,如監察院糾正案中指出,「文化部專家學者資料庫中委員僅366人,專業層面分布不均且多年未新增」,文化部已經著手重新檢視、調整委員資料庫,除適才分類,也廣邀各界推薦適合人選,擴展參與層面。
最後文化部表示,監委所提有不肖業者以不正手法取得標案、壟斷市場等違法行為,除已進行司法調查外,文化部亦已要求代辦公司資訊應於設置計畫書及徵選簡章中明白揭露,有效遏止壟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