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正確解讀「台宏斷交蝦農吞苦果」

2024-01-27 06:40

? 人氣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稱,亞洲蝦業正面臨蝦類生產成本增加(15–20%),供應過剩,市場需求停滯和市場價格下跌慘況,還會持續多久,整個蝦界都在關注。面對蝦類價格低迷,印度、越南、印尼、大陸等蝦農,採取降低放養密度來減少虧損,也影響到出口數量。例如2023年上半季越南蝦類的出口量即減少了45%。隨著內外局勢轉變,宏國養蝦產業及外銷策略都應該做適度調整,除了提升種蝦品質、蝦苗健康度、疾病預防、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外,應提供財政補貼、減免和外銷激勵措施,來穩住白蝦產業。厄瓜多白蝦在美國和歐盟市場比亞洲競爭對手更具優勢,原因在於其地理位置接近,物流成本更低,且專注於品質和安全,值得學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自去年3月台宏斷交到12月,台灣白蝦總進口數量及金額分別為23367公噸及1.69億美金,較前年同期的31124公噸及2.37億美元,分別減少24.9%及28.69%;其中宏都拉斯進口量仍居首位達9,568公噸,總金額6669.2萬美元,較前年同期的9,594公噸及7599.7萬美元,只減少0.3%及12.2%,台灣並沒有「大幅減少」自宏國進口白蝦:在「單價」方面,去年3月到12月,台灣進口白蝦平均每公斤價格為7.23美元,自宏都拉斯進口白蝦平均每公斤為6.97美元,較前年3月到12月,台灣自國外進口白蝦每公斤平均價格7.61美元,自宏都拉斯進口白蝦平均每公斤為7.92美元,均較低,也反映了國際蝦價普遍低迷。

宏都拉斯選擇與台灣斷交和大陸建交,係經該國多方盤算,後果需自行承受。大陸不僅是重要的養蝦生產國,2022年海水養殖蝦產量超過150萬噸,其中南美白蝦134萬噸,佔總量的80%以上,其次為中國對蝦(30,929噸)、草蝦(114,360噸)和日本對蝦(46,199噸),且握有進口百萬噸蝦類的底氣,目前大陸約80%的南美白蝦從厄瓜多和印度進口,宏國出口商若能參考智利櫻桃,挪威鮭魚在大陸成功推銷的經驗,想分一杯羹並不困難,加以宏都拉斯白蝦進入大陸2024年起可享零關稅優惠,且多家水產品企業已在華完成註冊,後面商務貿易合作等談判估計還有戲,媒體不必急下定論或唱衰,以免翻車!

蝦類一向是台灣消費者青睞的海鮮,在商言商,若能從全球各地進口價廉,質佳又符合食安的蝦類產品,來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何樂而不為?何況蔡政府官員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即表示,白蝦的進出口是貿易問題,與正式外交關係無關,符合蔡政府一再要求讓「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