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裡有著我們珍愛的玩具,與我們一起奔跑嬉鬧的玩伴,伴隨著一些小小的探險。我們都曾跪坐在公車座椅上,臉貼著車窗,好奇的看著路邊各種招牌,陌生而忙碌的人們,以及不知通向何處的神秘巷弄。眼前的街景不斷變換,許多影像匆匆流過,但有些卻停格在我們的記憶。
我們都有自己的青少年。我們的身子逐漸抽長,開始騎自行車探索外面的世界。我們還是喜歡和朋友一起玩耍,勝過捧讀那些枯燥的課本,但最後還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回到書桌,直到不知不覺睡著。我們的聲線變得低沈,開始學著大人們講著成熟的話,也會偷偷打量那些吸引人的異性,心中無端起了波瀾。我們眼中的世界一直在長大,許多青澀的經驗匆匆流過,但有些卻停格在我們的記憶。
我們都有一個家庭。家裡都是熱鬧,忙進忙出張羅食物的媽媽,香氣召喚著我們永遠飢餓的腸胃;有著厚實大手的爸爸,牽著他的手我們就什麼都不怕。我們的爭吵聲,大人的喝叱聲,廚房的鍋鏟聲,客廳電視的歌聲,伴隨著如雷的鼾聲,這些聲音都讓我們安心,但我們眼睛還是瞟著屋外,一心想往外跑。我們總覺得家越來越小,裝不下我們長大的身體與靈魂。
童年這一頁很快翻過去了,青少年這幾頁三兩下也翻過去了。我們如願以償的長大,離家越來越遠,逐漸聽不見以前的聲音,也逐漸淡忘了以前那些氣味。然後我們有了自己的家,開始手忙腳亂的打理小家庭的一切。就在某一刻,或許是孩子的哭鬧聲,或許是一點食物的特殊香氣,觸動了神秘的開關,那些停格的童年和青少年記憶,那些熟悉的聲音和氣味,剎那間甦醒,湧向面前。
我們於是開始眷戀從前。往回走,走回以前的家,附近的街道早已變了樣,找不到當年曾經玩耍或探險的痕跡。家中非常安靜,家具都顯得陳舊,有些擺設還如同當年;父母已經衰老,不再大聲說話,只是微笑的看著我們。不論我們多麼依戀過去,我們還是無法握住時間,也握不住他們的手;他們最終還是會留下我們,讓我們獨自面對那空蕩蕩,只剩下記憶的長廊。
朝平兄也眷戀著過去,於是透過臉書文章刻劃屬於他記憶的長廊。從長春路到通化街,從東門國小、大同初中、建國中學到政治大學,我們隨著他穿過長廊,重返童年停格的記憶,青少年停格的記憶,也一起回顧那些早已變換的街景,曾經駐足的書店,甚至如今多已不存的食物香氣。文章中幾次提到長春路的庭園,外公在涼椅上酣睡,父親堅硬但後來花白的頭髮,母親擅長的菜餚美點;這些都是神秘的扣環,串起許多美好的、片段的回憶。
朝平兄的世界一直在擴大。從報社到商界,從臺灣到中國大陸,娶妻成家,到後來兒子也成了家,自己才從絢爛回歸平淡,發現「鬢已星星也」。朝平兄依戀的牽起父親的手,捧著母親的臉頰,帶著自己的兒孫與他們相依,希望留住可以孺慕的每一刻。但是時間靜靜的向前流動,最後一切都成為記憶長廊中一幀幀的影像。
我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記憶的長廊。歡迎大家來到朝平兄的長廊,你將在這裡與童年的、青少年的、哀樂中年的、或者含飴弄孫的朝平相會。緩步穿過這記憶的長廊,你甚至會覺得聽到溫柔的歌聲:Where do I begin, to tell the story of how great a love can be …, 那是朝平兄為大家帶來記憶的歌聲。
*作者為中研院士,前台大校長。本文為《台北舊事─一個外省第二代的生活記憶》(陳朝平著)推薦序。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