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你不知道的安藤忠雄

2024-02-18 05:40

? 人氣

而同時,建築內部卻充滿從地面開口穿透進來的陽光,參觀者可以從各種角度欣賞瀨戶內海,自然的風景從室外延伸到了室內,讓人感受不到空間的界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安藤忠雄想建造的不是一個美術館,而是將整座島嶼都作為展示空間,也因此,不只美術館內,從入口通道、綠地廣場、碼頭、沙灘,都展示著藝術品。

於是直島的交通不便,反而變成了一個優勢,隔海乘船來到島上,彷彿來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遠離現實中的煩惱,讓人不能不思考一些新的東西。

在這裡看到的不是一般美術館從世界各地購買的完成藝術作品,而是藝術家們到直島實際居住而創作出,呼應直島當地環境獨一無二的作品。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建築的靈魂 —— 充滿戲劇性的光影空間變化

將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的「與地形一體化建築」概念帶到另一個境界的,是2004年落成的「地中美術館」。相對於貝樂思之屋美術館是先有建築,地中美術館在一開始就規畫要永久展示莫內、詹姆斯・特瑞爾、瓦爾特・ 德・瑪利亞,三位藝術家的作品。

這是一座完全看不見外形的地下建築,也因此觀看者無法想像內部的空間會如何呈現。安藤忠雄運用地形的高低差,將光線導入地下,隨時間在灰色的清水混凝土牆面上移動,讓人想到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裡所說的:美,並非物體本身所有的東西,而在於物體與物體之間所產生的陰影和明暗之間。

在地中美術館,安藤忠雄同時擔任建築師和藝術家的角色,設計出既能包容各個藝術作品,又能獨立欣賞的建築。對此,他想出的是憑藉為微弱光線引導,慢慢進入地下黑暗空間後,突然戲劇性地出現在觀看者眼前,展示藝術家作品的「光之空間」。

安藤忠雄官網
安藤忠雄官網

每個展示空間有不同的光影變化,從黑暗的廊道走進純白的展示廳,在瞳孔適應瞬間劇烈的光線變化後,看見莫內的三件巨幅睡蓮畫作,那種震撼,即便在這之前已經在紐約、巴黎等地多次欣賞過莫內畫作,仍然讓我印象深刻。

到了瓦爾特・ 德・瑪利亞展廳,則讓我有一種瞬間回到羅馬萬神殿的錯覺。窗外的天空映照在黑色的球體上,從天窗射入的光線,隨著太陽移動而不斷改變形狀位置,讓人不禁想靜靜坐下,觀看光影變化。

安藤忠雄官網
安藤忠雄官網

跳脫建築框架 —— 打造有生命的「箱子」

身為建築師,安藤忠雄卻從不將自己侷限在建築的框架內,也不認為建築師的責任僅止於完成建築。相反的,他花許多時間思考建築完成後該如何營運?是否與當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他來說,重要的是「箱子」的使用,而非只是建造「箱子」。

也因此,直島的藝術計畫超脫了美術館,往整個社區發展。透過“家“計劃,藝術家改建了因高齡化和人口流失而閒置的房屋,透過現代藝術和時光記憶兩個衝突的元素,將更多活力注入充滿生活氣息的本村。在島上散步,可以看到年輕人與老人、當地居民與訪客的自然交流,居民們也開始主動把周遭環境弄得更美觀,透過藝術和建築,帶動了社區再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