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傑伊·尚博(Jay Shambaugh)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擔心,中國的產業支持政策和更注重供給而不考慮需求從何而來的宏觀政策,都會導致中國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 最終將衝擊世界市場。」
傑伊·尚博也是美國財長葉倫去年7月訪華後成立的兩個美中工作組之一的美方負責人。該小組旨在提供一個論壇來討論產能過剩等棘手問題,以緩解緊張局勢。今年2月5日至6日,尚博率領一個美國代表團在北京參加了中美經濟工作組第三次會議並於2月6日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會面。中國官媒當時報導說,「中方就美國對華加徵關稅、雙向投資限制、制裁打壓中方企業等表達關切,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尚博則向《金融時報》表示,他向中方強調,擔心中國輸出過剩產能、衝擊世界市場的不僅是美國,「世界其他國家將會做出回應——不會以新的反中方式做出反應,而是回應中國的政策」,「中國不應認為美國或其他國家的任何反應出乎意料」。
中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 政策支持出海
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是本月末在巴西聖保羅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一個討論焦點,也將是美國財長葉倫今年晚些時候訪問北京時的「主要議題」。
中國雖然承認產能過剩帶來的風險,但尚未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明確計劃。 去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其中就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等問題。
據中國財新網報導,「各類擴產在2023年內將中國的太陽能光電供給側推至近1000GW的產能巔峰,而全球需求側加起來都不及這個數字的一半。」中國媒體援引大宗商品行業數據服務商「我的鋼鐵」(Mysteel)的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球鋰離子電池年產能達2252.1萬噸,國內鋰離子電池年產能為1787.7萬噸,總供應為794.82萬噸,佔全球的72.65%。儲能電池產能擴張速度加快與需求增長速度放緩已經帶來了價格戰。
另據美國金融顧問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 Research)的估計,截至去年12月,中國汽車製造商中的佼佼者比亞迪(BYD)僅在中國新增的產能就足夠每年生產400萬輛汽車。這一數字比2023年比亞迪的銷量多100萬輛。中國商務部2月7日發布的一份聲明顯示,中國積極支持本國汽車製造商參與出海參與全球競爭,並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支持新能源汽車產商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與境外企業合作,優化電動汽車電池出口程序並縮短業務辦理時間,金融體系優化支持手段等等。
歐美密切關注
中國電動汽車的擴張計劃已在歐洲和美國受到密切關注。歐盟去年10月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在13個月的調查結束後,歐盟27個成員國將就調查結果進行表決並採取進一步措施。美國最為關注的是先進製造業,尤其是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離子電池等清潔能源領域。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美國應該向中國施壓,以提振內需, 「假設所有這些都無法奏效,華盛頓將別無選擇,只能效仿歐盟並啟動調查,這可能會導致對中國的進口限制大幅擴大」。
從今年起,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IRA)第30D條生效,從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外國實體生產的電池組件出口美國應用到清潔能源汽車(包括電動車和清潔燃料汽車)上將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補貼;從2025年開始,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外國實體生產的鋰、鎳、鈷、石墨等關鍵礦物出口美國應用到清潔能源汽車上將無法獲得消費者購買補貼。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