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被評有「行人地獄」的惡名後,時隔1年多,象徵道安改革的《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自今(2024)年元旦起正式上路,朝野立委在該法制定完成時,也都期許2024年能成為台灣交通安全元年。不料,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透露,交通部將研擬交通違規「微罪不記點」,以平息「民怨」。此說一出,隨即引爆數個曾號召行人大遊行的路權團體強烈反彈,砲轟大開倒車、漠視人命。上路至今還不滿1年的違規記點新制,交通部究竟為何會在此刻突然考慮收回?
外媒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於2022年末,刊出報導形容台灣為行人地獄後,立法院去(2023)年4月14日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總計34條的條文修正,恢復民眾檢舉人行道違停等13項交通違規項目,並訂定違規記點1年內達12點即吊扣駕照2個月;而在警政署去年5月展開「路口不停讓行人」大執法後,交通部隔月也宣布違停檢舉與違規記點新制6月30日起同步上路。
依照交通部去年6月底實施制度,汽機車在距離行人前進方向小於3公尺內,若不停讓將開罰1200至6000元罰鍰,並放寬原先為減少惡意及連續檢舉的13項交通違規的項目,包括在公共場所出入口前停車、未禮讓行人優先通行、在人行道或行人穿越道等處臨停,以及在禁止臨時停車處停車等皆可檢舉,且依法將按違規程度記1至3點,若2年內吊扣駕照2次再被記點,將吊銷駕照。
新制未滿半年 職業駕駛至少4度喊撤銷記點制
新制去年6月30日上路首日,就有部分職業駕駛認為配套措施不完善,邀集逾10輛計程車繞行交通部並沿途鳴放喇叭抗議,還在車上張貼「交通部長王國材下台」標語,呼籲交通部應做好人車分流,尤其計程車上下車無停靠點,許多乘客會在公車站牌或路邊紅線攔車,向交通部遞交陳情書要求改善。
而後,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產業工會去年7月曾赴交通部前拉布條陳抗;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更在去年10月31日,號召遊覽車、拖車、計程車駕駛,動員上百輛車包圍交通部,抗議恢復檢舉及違規記點制威脅職業駕駛生計,並提出增設臨停黃線、暫緩實施記點制度、檢舉需有3分鐘動態影片舉證共3大訴求。
儘管交通部去年11月底宣布路口、公車站牌周邊先暫緩記點,但全民計程車聯誼會全國車隊仍在12月13日集結上百輛計程車赴凱道陳抗,向總統府遞出請願書,稱暫緩記點只是空頭支票,沒取消記點制,就是治標不治本,違規已有罰鍰,不應一罪兩罰,希望修法取消記點。
交通部一年不到3轉彎 研擬微罪不記點、檢舉
面對職業駕駛人接連聚集陳抗,王國材去年11月7日在立法院答詢時透露,已和各地方政府討論,在道路每100公尺到150公尺須畫設10%黃線,或留約10到15公尺作為臨停區或卸貨專業停車格,並研議暫緩記點;受訪時則提到,與計程車駕駛討論後,臨停若不影響交通秩序與車流可先勸導,檢舉則盼能以影片證明有無影響車流,但其他檢舉就無影片限制。
王國材去年11月30日進一步宣布,同意在路口、公車站牌附近,到2024年6月前先暫緩記點,等待各縣市將臨停區域劃設完畢,而騎樓在不占滿、留給行人可通行得空間下停車,雖仍要罰緩,但也暫時先不記點;換言之,交通部的違停檢舉與違規記點新制,在上路不到半年、才滿5個月就已轉彎2次。
今年2月20日,王國材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違規記點制的原意,是要讓累犯不要覺得繳完罰鍰就沒事,但如今車輛停讓行人的效果已出現,交通部正討論罰鍰在1200元以下的「微罪」不記點;同時,在違規檢舉方面,過去1年多以來,確實很多「職業檢舉人」每天都在檢舉,現也正討論微罪就不接受檢舉。
道安、民怨兩難 路權團體砲聲隆隆考驗交通部
然而,違規檢舉及記點新制上路至今還未滿1年,交通部卻看似即將第3度轉彎,也引爆行人路權團體不滿。曾在去年分別號召7縣市行人安全大富翁、高雄行人路權遊行、台北還路於民大遊行的下一代學生行人路權聯盟、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等民團,發出共同聲明砲轟交通部,堅決反對交通部縱容違規。
事實上,行政院去年8月底曾提出「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試圖展現政府徹底改善道安決心,王國材更曾在去年8月22日的還路於民大遊行中,在雨中向參與者彎腰鞠躬道歉,允諾會力拚達成遊行提出的2040行人零死亡主訴,並接受現場孩童遞交的行人宣言訴求,當中就包含「執法捍衛行人路」。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22日上午赴立法院召開記者會,直指若真如王國材所言,將1200元以下的交通違規都不記點,駕駛使用手機或逆向駕駛,甚至不停讓行人都可能不被記點,痛批記點制形同虛設、道安大開倒車;對此,王國材下午回應,若違規危害較重,將修法提高罰緩,並強調將在道安與民怨找平衡點。
開章即定明「道路交通事故零死亡願景」的《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自今年元旦正式上路,去年法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時,朝野皆有立委提及,期許2024年能成為台灣交通安全元年。然而,今年開始還沒3個月,交通部新制的轉彎就已讓行人路權團體砲聲隆隆,台灣能否成功洗刷「行人地獄」、建立人本交通?似乎正考驗著身處看守內閣的王國材與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