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各季財報的發布,持續證明輝達的財務預測並沒有誇張,但輝達的股價並沒有突破,甚至在去年10月底美債利率轉升為跌之際,也沒有隨著大盤快速揚升。直到今年1月初,在第4季業績大致確認之際,才發動新一波的上漲,而隨後的年度財報顯示,營收成長126%,盈餘成長581%,每股盈餘從不到2美元衝到12美元,因此以去年的業績而言,輝達的確是一檔貨真價實的成長股。
那麼,在使用本益比來評估合理價位的前提下,輝達的股價應該落在哪裡呢?首先必須預測該公司本年度的預期營收與獲利,然後根據其預期成長幅度與可能的持續力,給出一個合理的本益比,最後將預期每股盈餘乘以合理本益比,就可以得到一個預期的合理價位。
不難想見,預期營收、獲利、成長幅度、與持續力都來自於預測,其中必定涉及個人的主觀判斷,因此分析結果通常都會因人而異。以Yahoo Finance揭示的資料為例,有41位分析師提出輝達今年的每股盈餘預測,結果落在22.62到30之間,平均為24.5,同時有46位分析師提出輝達今年的「目標價」,高低點落在1,400和460,平均為856。試問,您該聽誰的?
從「目標價」的差距懸殊可知,部分泡沫疑雲是來自於「個人所見不同」,認為合理價位較高者傾向於主張泡沫不存在或不嚴重,認為合理價位較低者則可能主張泡沫的存在與嚴重性。
事實上,金融經濟學家對股市泡沫進行多年的研究後,最重要的發現赫然是:某篇研究證實泡沫的存在後,只要放寬或改變某些預設條件,結論就會反轉而無法證實泡沫的存在!
總之,泡沫是指股價遠高於基本面所呈現的價值,但輝達和台積電都屬於成長股,而想要評斷成長股的價值,就必須主觀的設定某些條件,因此泡沫疑雲是言人人殊的正常結果,討論不出所以然的!
AI:趕集式風潮或創新擴散過程
但「言人人殊」並不表示股民必定無所適從。相反的,股民應該先省思自己買股的動機,再去決定是否要瞭解AI的未來展望,以及是否要買進輝達或台積電。簡單的說,如果您只是想要在短期內賺一票,那麼管他什麼AI或合理價位,只要確定還有一堆人等著上車,那麼買就對了,唯一要注意的是,您還必須能夠抑制自己的貪婪而及早下車,否則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傻瓜」或「最後一隻老鼠」!
金融經濟學家將這種思考方式衍生的股價飆漲稱為理性泡沫(rational bubble),但並未提出操作建議。實務派的技術分析不理會飆漲原因,自然不會考慮是否存在泡沫,但因為個人偏好而各有所見,例如順勢而為的「漲時無壓」認為應持有到反轉信號出現為止,波浪理論的「等幅推估」顯示台積電這一大波應可衝破千元大關,而「買強賣弱」觀點則主張應持有到台積電的相對強勢明顯轉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