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數據發人深省:過去20年間,137個可被歸類為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的國家,其民主質量有所下滑。根據貝塔斯曼基金會的「轉型指數」,這當中有63個是民主國家,74個是專制國家,也就是說沒有自由選舉或正常運作的憲政體系。
貝塔斯曼基金會3月18日舉行的報告發布會也邀請了德國總理蕭爾茨出席。對於右翼民粹主義在德國抬頭,蕭爾茨表示樂見數十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這並非來自上層或政黨。 我們必須關注民主的韌性。但歸根結底,這不是一出戲劇,不是發生在網絡世界,而是在我們周遭:我們必須捍衛我們的民主。」
民主選舉在許多國家越來越困難。據貝塔基金會研究,單是過去兩年間,25個國家的選舉不如以往自由和公正。這兩年深受新地緣政治局勢、俄羅斯侵烏戰爭和新冠疫情影響。研究還指,有39個國家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受到越來越大的限制。
疫情加劇影響
其中一名研究報告作者多納(Sabine Donner)對德國之聲表示,新冠疫情、封鎖措施以及暫時性的自由限制皆對民主發展產生影響:「疫情成為限制民眾權利、政府進一步集中權力的機會。但從根本而言,疫情並沒有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的問題。」
貝塔斯曼基金會稱,這項研究是同類型研究中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在約120個國家的300名專家、大學和智庫協助下,該基金會根據5000頁的國家報告編寫了這份研究報告。內容對民主、經濟發展和政府行動進行分析。報告指,這三方面目前都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民主正緩慢覺醒
面對各種負面報道,報告作者多納不願意掩耳盜鈴。據其觀察,老牌民主國家越來越意識到世界正變得愈發不自由:「在過去的兩到四年間,人民和政府、包括德國在內的民主國家,都越來越意識到專制主義的挑戰。他們比十年前更加自信。但我認為,是我們讓這種情況發生的。」
民主過於緩慢且缺乏靈活性?
威權統治者常常以民主制度過於繁瑣、欠缺靈活性,跟不上全球競爭步伐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貝塔斯曼基金會的研究反駁了這樣的論點:如果評估政府的行動效率,例如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柬埔寨、委內瑞拉或津巴布韋等非民主的腐敗政權的表現最差;效率最低的45個國家均不是民主國家。
多納以中國在疫情期間的表現為例稱,在危機時刻,專制國家並不比民主國家更謹慎行事:「人們從新冠疫情中看到,當時嚴格的封鎖政策明顯不起作用,盡管實施了各種鎮壓,仍出現大規模抗議活動。專制國家不僅更難認識到錯誤行為,也更難糾正錯誤。專制國家也會因為人民對結果不滿而承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