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是全球大選年,超過50個國家將在今年舉行全國大選,選出至少20位國家領袖。其中美國、印度和印尼等大國的民主制度面臨挑戰,許多人憂心社群媒體可能破壞選舉,而當有人利用人工智慧操作社群媒體,這樣的影響將更加惡化。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分析指出,自從2016年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以來,許多專家都非常擔心新科技有可能毀掉民主。以社群媒體來說,它可以使獨裁者獲益,民粹政客尤其善於操弄虛擬社群,以此跨越現實政黨運作的限制,直接接觸人群,而社群媒體用戶不斷接受價值相近的訊息形成同溫層,這樣的迴聲室(echo chamber)效應會產生錯覺,好像所有人都支持同一位民粹政客。然而社群媒體本身並不民粹,就算民粹主義者在今年橫掃選舉,民主社會也有辦法制衡他們,例如推動更完備的法規老派一點,訴諸政黨制度。
歷史上每次媒體革新都會導致大眾道德恐慌,有人說印刷術加速推進宗教改革,廣播將希特勒推向世界,電視促成了麥卡錫主義。這些觀點不完全錯誤,但不能因此斷定科技影響社會發展,也不能預設立場認為新媒體必然助長非理性群眾,預設他們會被煽動民心的政客蠱惑。
Democracies must overhaul how platforms are governed to make it harder for populists to use them to their advantage, Jan-Werner Müller writes. https://t.co/VKHSnWASni
— Foreign Policy (@ForeignPolicy) January 8, 2024
社群媒體剛出現的時候受到歡迎,所有人都樂觀看待,民主倡議人士認為X(原推特)和Facebook是世界各地對抗獨裁的起義工具。然而正如阿拉伯之春召來阿拉伯之冬,樂觀也逐漸轉變為悲觀,尤其2016年發生川普當選和英國脫歐的雙重衝擊引發恐慌,自由派分析者很快鎖定民粹災難的罪魁禍首:社群媒體和同溫層。他們開始嘲笑伴隨社群媒體而來的各種效應,也開始懷念從前資訊有負責任的記者把關的時代,而這些聲音,都代表我們還沒真正釐清新媒體。
社群媒體製造虛假的直接感 民粹領袖自封人民化身
今天社會學者已經知道同溫層或資訊濾泡(filter bubble)確實存在,演算法會替用戶過濾推送的資訊,其影響卻沒有想像中大;即便社群媒體使政治宣傳和假訊息的傳遞更加迅速,但它並不是群眾意見極化的主因。社群媒體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在政治領袖和潛在支持者之間建立了看似直接的連結,這對民粹政客來說格外有用,因為他們可以依此宣稱自己代表「真正的人民」。這句口號暗示其它參選人都沒有真正代表人民,也暗指部分公民並不是「真正的人民」,例如川普就曾經反擊批評者,指稱他們對政策的批評有誤,而且批評者都「不美國」(un-American)、甚至是「害蟲」(vermin)。民粹主義的意義不只批判菁英,還分化群眾,例如將無黨籍人士排除在政黨政治之外,或將穆斯林排除在印度社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