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劉性仁觀點:平壤宣言見證歷史,回首兩岸徒呼無奈

2018-09-23 06:50

? 人氣

2018年9月18日,南韓總統文在寅搭乘空軍一號專機飛抵北韓首都平壤順安國際機場,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親自到機場迎接。(AP)

2018年9月18日,南韓總統文在寅搭乘空軍一號專機飛抵北韓首都平壤順安國際機場,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親自到機場迎接。(AP)

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與大韓民國(南韓)總統文在寅於2018年9月19日舉行首腦會談後共同簽署平壤宣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該宣言的主要內容計有:

1.南北韓雙方停止包括非武裝地帶在內對峙地域的軍事敵對關係,消除朝鮮半島全境的戰爭威脅,從根本上解除敵對關係。

2.南北韓雙方基於互惠互利、共贏的原則,擴大交流與合作。為均衡發展民族經濟,決定共同探索及研究相關措施,包括舉行東、西海岸線鐵路及道路連接工程奠基儀式,以及恢復運營開城工業園區和金剛山旅遊項目等。

3.為根本解決離散家屬問題,南北韓雙方決定強化人道主義合作。

4.為將和解氛圍推向高潮,向半島內外展示民族氣概,南北韓雙方決定在文體等領域積極推進合作與交流,包括共同紀念三一運動100周年及共同申辦2032年夏季奧運會等。

5.南北韓雙方決定讓朝鮮半島成為沒有核武器及核威脅的和平土地,為此北韓決定永久廢棄東倉里引擎試驗場和飛彈發射台,並考慮永久廢棄寧邊核設施。

6.應文在寅的邀請,金正恩最快將於2018年內訪問首爾。

2018年9月19日,南韓總統文在寅訪問平壤,與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高舉雙手。(AP)
2018年9月19日,南韓總統文在寅訪問平壤,與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高舉雙手。(AP)

從平壤宣言的內容看來,許多內容,原本兩岸討論的時間點都跑在兩韓前面,如今兩韓關係有解,兩岸關係非但無解,反而越發衝突,令人相當感慨。平壤宣言中囊括軍事對峙關係終止,兩岸是敵對狀態結束;南北韓雙方決定讓朝鮮半島成為沒有核武器及核威脅的和平土地,軍事衝突威脅得以解決;更多的是兩韓合作範圍擴大、人道精神彰顯、共享大韓民族榮耀,雙方領導更是互訪,締造良好互動關係。

對此,首先,兩岸關係雖然不同於兩韓關係,兩岸非兩國關係,但卻擁有複雜難解的主權爭議,而兩韓終究將分裂實踐完成合作。南北韓同樣和兩岸關係一樣同為大國角力下的工具性議題,有美國因素在內,南北韓也無法根本性的做自己,但卻找到兩韓自我的主體性。

其次,朝鮮令美最感質疑的便是無核化的承諾問題,事實上,無論哪個國家,直接採取核武器的可能性非常低;一般情況在傳統武器領域發生偶發性軍事衝突升級為戰爭時,導致情況失控,核武器使用的可能性才變大,討論核武才有意義,因此要在朝鮮要實現完全無核化,突顯出美朝間的互信問題。

再者,兩韓在1991年簽訂《南北基本協議書》,成立南北軍事共同委員會後,制定了構築軍事信賴的各項措施,而平壤宣言更落實兩岸軍事互信。反觀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困難重重,未來遙遙無期,合作空間十分有限。

2018年9月19日,南韓總統文在寅與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一起在平壤陵羅島「五一體育場」觀看大型團體表演(AP)
2018年9月19日,南韓總統文在寅與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一起在平壤陵羅島「五一體育場」觀看大型團體表演(AP)

此外,平壤共同宣言結束兩韓敵對狀態,並採取具體措施落實朝鮮半島無核化,這表示兩韓事實上宣布戰爭狀態結束,也等於簽署互不侵犯協議,強調各方面的合作將大於衝突,倘若兩韓未來將一同申辦二○三二年夏季奧運,那麼將展開歷史性的一刻,這些都值得兩岸當局思考,從和平角度及區域安全來看,兩韓都做了良好的示範,帶給世人的是和平希望及對於軍事核武的揚棄。

總之,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繁榮,攸關東亞秩序及區域穩定,此次北南首腦會談可說為統一的新時代開啟了重大的契機,平壤宣言更是劃時代歷史見證的一刻,看看兩韓,再回頭檢視兩岸,徒呼無奈。

敵對狀態的終止是多麼的可貴,軍事上的合作是那麼的珍貴,平壤宣言是繁榮和平的宣言,也表示兩韓的新希望。從民意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兩韓民眾認為,兩韓未來應該統一,結束近七十年的國家分裂局面,從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與台海兩岸先後出現分裂的局面,因為意識形態的對峙及大國間的角力,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冷戰結構下,被分為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也產生了極度的隔閡與仇恨,但今日兩韓跨出一步,邁向和解,但兩岸呢?即使兩韓在意識形態與生活方式分歧甚大,但政府與民間卻有強大的意願來交流,共同追求兩韓國家的統一;而今日台海兩岸的人民與社會在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上,其實差距不大,差別在制度及觀念和有心政客和台獨勢力操作,使兩岸關係越來越差。兩韓與兩岸相互對照下,兩韓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邁出和解的一步是多麼的不容易。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