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芯凝觀點:教宗籲烏舉白旗惹議,誰懂「止戈」才是「武」的最高境界?

2024-03-31 05:50

? 人氣

雖然只有少少的土地,但楚人終於得到周天子認可還是很歡喜的,即使國家窮也會想盡辦法「進貢」。沒想到熊繹進貢時再遭周成王冷淡以對,不讓他進殿,反而要他去當「火師」這種典禮時的服務人員,至此楚人深刻體會到對周天子恭順是沒有用的,國家必須強大起來,和周天子平起平坐,所以楚國君主自封為「王」,在熊繹帶領下楚人篳路襤褸、楚國漸成氣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統治天下在德不在鼎 楚莊王頓悟終成霸主

商周時期最重要的資源非銅礦莫屬,左傳上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銅被用來鑄造禮器和兵器。楚國深知掌握銅礦的重要,因而出兵滅了盛產銅礦的「隨國」(註),掌握了豐富的銅礦資源,製造精良的兵器、訓練戰士,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獲得中原國家的尊重,成為一代霸主。

.形狀像石斧中間有孔洞、卻沒有開刃的痕跡,通常被當成禮器使用稱為「鉞 」。圖為西周早中期的銅鉞,屬於儀仗用具。(圖/陳芯凝攝)
.形狀像石斧中間有孔洞、卻沒有開刃的痕跡,通常被當成禮器使用稱為「鉞 」。圖為西周早中期的銅鉞,屬於儀仗用具。(圖/陳芯凝攝)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熊侶用實際行動展現他的雄心。西元前606年他首次介入中原事務,率軍清剿了「陸渾地區」(河南洛陽以南)的少數民族山戎和劫匪,得意之餘、年輕氣盛的他竟率軍到周王朝都城雒邑(今洛陽)南面的「洛水之濱」玩起閱兵來了,一方面也是向周天子示威!周定王嚇到了,派出老臣王孫滿去看看怎麼回事。

楚莊王略帶挑釁的問王孫滿「象徵周王朝合法性的九個鼎有多重?」,意思是周王室還有多少實力維持共主的地位呢? 王孫滿回答「九鼎體積太大無法秤量」,意思是王權天下獨一無二、不是人臣可以置喙的。志得意滿的楚莊王再說:「把我們兵戟上的銅勾取下來就可以鑄成九鼎了」,此時王孫滿的回答成為歷史上著名的金句,他說:統治天下「在德不在鼎」!此話猶如醍醐灌頂,楚莊王頓悟何以長久以來楚國被中原國家視為「蠻夷」,此後他重用孫叔敖,在楚國推行中原文化、重視禮儀,再加上楚人血液裡流著尚武、創新的因子,楚國強大起來,楚莊王也終成一代霸主。

青銅兵器反映商周時期中原地區和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左為短刀,右為春秋 時期的銅劍和劍鞘。(圖/陳芯凝攝)
青銅兵器反映商周時期中原地區和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左為短刀,右為春秋 時期的銅劍和劍鞘。(圖/陳芯凝攝)

兵器質量展現實力 戈矛㦸為戰士標配

古時的兵器不全然是為了實戰,也有禮儀的功能。像斧頭形狀有開刃的器具卻沒有使用過的痕跡,是因逐漸演變成禮儀用具了,稱為「鉞」,鉞有時也作為「刑具」使用。商周青銅時代因為銅的延展性遠比石頭好,短時間內可大量生產,所以兵器種類很多,戈、矛、戟此類長兵器是戰士們的基本配備,刀、匕首、劍等屬於近身防身格鬥的短兵器,兵器的數量和品質成為政治權力的展現。

春秋中期以後,受到北方遊牧民族騎射的影響,中原各國也得應變,由弓演化而來的「弩」,殺傷力更強,是步兵對抗騎兵的利器。有別於不超過30公分的小刀、匕首,此時40公分以上的青銅劍愈來愈普及;銅劍是貴族隨身佩帶的防身武器,它可斬可刺、是格鬥時常用的兵器,吳、越地區製作的銅劍質量最好,很多名劍例如「越王勾踐劍」,都出自吳、越工匠之手。後來青銅兵器雖逐漸被鐵器取代,但貴族和官員佩劍來彰顯身分的風氣,一直延續到秦漢時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