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日前表示擬推動陸配取得身分證年限比照外配,從6年改為4年,引發各界熱列討論。龍應台基金會《不尋常對話》系列講座28日以「走向2049:台灣中壯世代的爐邊對話」為題,邀請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與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王智明對談。吳怡農坦言,由陸配議題可見,選舉運動已成為競賽,台灣在情感上對中國不友善,其實是被操作出來的認知扭曲。
吳怡農表示,「壯闊台灣聯盟」有2大目標,首先是「提升社會韌性」,在教會、學校與企業等地,培育緊急應變能力,期許國人面臨天災人禍時,有保護自己和照顧彼此的能力;第2個目標是「強化民主韌性」,透過培養公民意識、改革選舉制度,以維護民主資產、言論自由,重建國人對民主制度的信任。
吳怡農提到,2022年9合1選舉投票率僅6成,人民行使公民權的意願不高,可見大家並不信任當前制度,缺乏情感連結與認同,他期許社會能透過對話,找到共識以及一同前進的方向,培養公民意識,但公民意識建立於相同的經驗,比如當前的兵役制度就很可惜,不應只是軍事國防問題,更是強化公民意識的計畫。
對於日前陸配取得身分證年限引發討論,吳怡農指出,由此議題可見,「選舉運動成為競賽」,提案方主張當前制度歧視中國籍配偶,搬到檯面上操作求解,將對方塑造成不理性、仇恨特定國籍的形象,但較好的做法,應該是清楚說明陸配入籍年限較他國配偶短,進而討論一視同仁。
吳怡農補充,台灣在情感上對中國不友善,其實也是被操作出來的認知扭曲,以中配權益而言,並沒有任何一方受到歧視,只是目前政策不一樣,導致年限有差異,讓某些族群覺得被差別對待。
「太多操作與誤導,傷害大眾對民主政治的信任與看法。」吳怡農強調,我們看到許多關於政治的論述,時常是被刻意捏造,或只是部分事實,有太多不夠正向、不具建設性的資訊。吳怡農期許,未來能降低參政門檻,讓更多有建設性的想法與立場進入政治圈。
吳怡農也提到,媒體與政治一搭一唱,是目前台灣面對的危機之一,當政黨為了競爭拋出議題,甚至提出不符合事實與法規的錯誤說法,媒體有釐清事實、讓讀者了解情況的責任,可惜多數媒體選擇複製貼上,使人民看見更多仇恨,導致公民社會混亂。
不過吳怡儂認為,只要認清問題與挑戰就有機會,有許多媒體已經發現這是不好的循環,成立非營利組織,以基金會的方式從事新聞工作,免於現實商業的考量,「大家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更正向的社會努力。」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新新聞】商業區都更公益性曾引爭議 松江南京「琢豐」飯店樓層 大陸建設41.5億喊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