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進入第3年,這場難分難解的消耗戰讓世人看到無人機在軍事應用上的驚人價值。烏俄雙方都投入大量無人機,期望用更低成本的手段打擊敵人,同時減少己方傷亡;例如今年1月,烏克蘭使用價格僅不到10萬美元的無人機,在黑海一舉擊沉俄羅斯價值7,000萬美元的軍艦。
除了烏俄戰爭,無人機也在以哈戰爭扮演重要角色。今年1月,3位駐約旦美軍被伊朗製見證者(Shahed)無人機擊殺,3人成為這場戰爭中第一批陣亡的美軍,而擊殺美軍的無人機為螺旋槳式、每台製造成本僅2萬美元,遠低於美軍使用高價的防空武器。
雖說無人機軍事價值驚人,但其所有行動都要有人精準操控,並且判斷。《華爾街日報》指出,如果將AI導入無人機,未來賦予它們自主飛行、溝通、協調與攻擊的能力,這將大幅提升無人機的作戰效能,也會改變戰場型態,讓人類戰場變成「AI與AI的對決」。
《華爾街日報》報導:Drone Swarms Are About to Change the Balance of Military Power
無人機武器成本極低,多國正積極研發
航空母艦是目前世界上戰鬥力最強,但也是成本最高的武器系統。美國高度依賴航空母艦、戰鬥機、坦克等大型昂貴武器,維持美軍投射武裝到全球的能力,達到政治目的。例如在以哈戰爭中,拜登政府派遣兩個航母群到中東地區,嚇阻伊朗介入以哈戰爭;其中一艘航空母艦為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美國耗資130億美元(約新台幣4,000億元)打造它,這便是一艘史上空前昂貴的軍艦。
相較之下,無人機的成本顯然不成比例。無論對手是誰,若敵方以打造福特號航母的經費計算,相當於擁有65萬架見證者無人機,指揮這些無人機集體出征,幾乎就會癱瘓福特號,甚至有可能讓整個航母戰鬥群疲於奔命。因為無人機有低成本、易於調度和可遠端操控等優點,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究無人機技術。
但截至目前,尚未見到有國家操作無人機進行大規模協同作戰的能力,畢竟美國航母戰鬥群中的多數軍艦都配有飛彈防禦技統,因此區區幾十架無人機仍無法將其癱瘓。但AI正在改變這種情況,若AI可以協調、指揮無人機組隊,大規模同時出擊,傳統的武器系統恐怕就無法佔上風。
AI能加速戰場決策,透過「機海戰術」癱瘓敵人
面對敵人來襲的飛彈、戰機或坦克,作戰單位會先觀察,定位敵人的武器,決定採取何種反制措施,然後採取行動。這是戰場上的OODA循環。OODA由4個英文字母組成,分別是觀察(observe)、定位(orient)、決定(decide)與行動(act),是1950年代美國空軍飛行員John Boyd提出的作戰流程,到2024年的今天依舊適用。
人類在OODA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不管是哪個環節,都需要人類智慧分析及決策。面對分秒必爭的戰場,哪一方的決策循環速度最快,獲勝機率就愈大。而AI能加速OODA循環,提升作戰效率,讓戰爭進入幾乎全自動化的新層次。
以無人機為例,目前無人機都需要透過人類操控,由人類推動OODA循環。但人類的智慧終究有限,無法同時操控多架無人機,這就是AI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若AI發展成熟,將可以一次指揮成百、甚至上千架無人機,透過「機海戰術」癱瘓敵人的武器系統,也加快OODA循環,提升攻擊和防守效率。
面對AI武器的攻擊,敵人當然也會導入AI,讓武器自動化,以提升自己的獲勝機率。在這種狀況下,未來戰爭恐怕終將演變成為AI對決AI的局面,擁有最強AI系統的一方將獲勝,這也代表戰爭從冷兵器時代的人類體力、兵器對抗,演變成為熱兵器時代以火力對火力,進而上演智慧對智慧的決戰。武器本身精良還不夠取勝,還需要加速OODA循環,才能在未來的戰場獲勝。
AI勢必引發道德爭議:人類可以允許武器自動執行殺人嗎?
但是AI也會引發道德爭議:我們應該讓AI自動殺人嗎?對此,美國國防部已經在研究腦機介面,為人腦和AI之間建立直接通訊途徑。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也在研究腦機介面的議題,因為隨著AI進步,人類決策在戰場上扮演的角色將會愈來愈少。美國政府則表示,在AI執行致命攻擊之前,都應該要由人類擔任最後決策者。
雖然AI尚未大規模應用在戰場上,但這是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狀況,若真的發生,將會擾動全球軍事力量的平衡。如同20世紀的核武競爭,21世紀也可能出現AI軍備競賽,若這類武器落入恐怖組織手中,將會為世界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或許真正恐怖的不是AI,而是使用AI打仗的人類。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