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別把國會改革當成對權力者的懲罰

2024-04-07 06:20

? 人氣

黃國昌在時代力量時期便開始大力推動國會改革。(資料照,顏麟宇攝)

黃國昌在時代力量時期便開始大力推動國會改革。(資料照,顏麟宇攝)

在春假的這一周,原本在野的國民黨和民眾黨,要合力把包含建立國會聽證制度的國會改革法案推出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但因大地震而中斷。其實這些年來,我們可以透過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的直播節目,知道他早在2012年便草擬議案,不過當時是透過林佳龍等民進黨立委在立院推動,在時隔12年之後,才總算正式進入委員會排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41211-SMG0019-142-台中市長林佳龍專訪-余志偉攝.jpg
林佳龍2012年擔任立委時,曾提案改革國會。(資料照,余志偉攝)

是的,你沒看錯,2012年時提出國會改革法案的民進黨,而反對的則是如今力推的國民黨。原因是民進黨諸立委在2012年提案國會改革時,不但是在野黨,而且在國會位居少數,面對當時由國民黨掌控龐大的行政機器,自然會希望代表人民監督行政權的立法權能擁有更多的武器可以使用,只是身為國會少數黨難以推動法案通過。等到2016年民進黨成為國會多數黨之後,卻因為同時拿到執政權,立場當然成為希望行政權受到的監督越少越好。

孫文的五權憲法從蘇聯共產黨那抄來的

從2016年的這一篇《新新聞》報導,我們可以知道為了保護自己辛苦取得的行政權可以避免有效的監督,民進黨諸位立委用「人權」、「我簽的時候沒看到那條」等理由當成頑抗改革的理由,就像現在動不動就搬出「違憲」一樣。

台灣早年在黨國體制的嚴密控制下,不能改選的國會只是蔣介石父子的橡皮圖章,有沒有監督機制根本沒差,反正也沒有國會議員敢去實行這些權力。不過就當初「寫好看」的憲法架構來看,真正的國會是現在已經被廢除的國民大會,是孫文憲政架構中唯一代表「政權」的機構,至於包括立法院和監察院在內的五院,都是「治權」機構。

孫中山(圖/取自維基百科)
孫文後期對憲政的設計概念,受到蘇聯相當大的影響。(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這套憲政架構其實是孫文在「聯俄容共」的時候,從共產蘇聯那學來的,而「國民大會」其實就是共產政權「蘇維埃」,而非真正民主國家的國會(所以你會發現當時的台灣政府架構和中共政權非常類似,兼任執政黨黨首的總統就是國家主席兼共黨總書記、行政院長就是國務院總理、國民大會則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當然不管左派共產黨怎麼吹自己民主,實行共產黨發明這套「蘇維埃」制度的國家就是從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的「民主化」過,自然也不會有人去計較國會的調查、聽證、人事同意等權力到底在哪──反正也沒國會議員會真的去用。在台灣要等到李登輝備位總統後,推動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接民選,大家才忽然發現我們國會監督政府的權力被拆得亂七八糟,甚至當年李登輝推動民主改革修憲時,還因為「地方勢力選出的國會議員拿來勒索政府」這種原因,把國會對最高行政首長的同意權給廢除了。

期待權力者「自廢武功」太不實際

如此「先天不良、後天不足」的權力殘缺「無三小路用」國會,對於台灣的憲政體系造成怎樣的傷害,如果你有注意這幾天關於國會改革法案的在野黨說法,應該已經相當清楚,像是行政官員在國會議員質詢時裝皮皮、啥都不交代撐過10分鐘,國會也沒辦法對他們怎樣,只能放些「政府違背民意必遭天譴」的嘴砲。

李登輝建構出來的憲政體系中的無力國會,卻在陳水扁擔任總統朝小野大的8年時光,因在野黨種種「每日一扁」的行徑讓國家整天吵吵鬧鬧把台灣人民嚇壞了。接下來16年馬英九和蔡英文執政的時期,台灣選民都把立法權和行政權交給同一個政黨,希望這個政黨「好做事」避免各種不理性、甚至惡意的杯葛,結果是國會多數黨成為執政黨的橡皮圖章,國會始終沒有進行改革,建立起對行政權的有效監督機制削弱行政權的肥大,然後選民只能在吃虧之後才抱怨執政黨「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

李登輝。(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總統任內的修憲,閹割了立法院對行政院長的人事同意權。(新新聞資料照)

問題是「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是人之常情,會搞出「自廢武功」這種行徑的,往往都不是正常人,台灣憲政史已經遇到一個李登輝,怎麼可能短時間內又遇到另外一個,用「執政者必須是聖人」當前提去設計憲政制度實在太不實際了。現代民主政治的監督機制,就是為了防範這種情形才被創造出來,讓有人性缺陷的人類掌握龐大的公權力時,不至於因為權力不受控搞出太大的災難(權力者在不受控的狀況下搞出多大災難,歷史上可是血跡斑斑啊)。

別把國會改革當成懲罰執政黨

只是我們國家的政黨,在比起外國可說是為時尚短的民主機制建立期間,已經成功地說服支持者政黨競爭其實是一種敵我矛盾、甚至是善惡大戰──我是好人、對手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所以監督機制只是為了要讓大壞蛋不能幹壞事,好人上台之後當然不需要。甚至洗腦黨粉們對手政黨要推監督機制,是要抹黑「我們」是壞蛋,是一種敵人的認知作戰(民進黨就大喇喇地指稱如果國會議員可以聽取國家機密,那麼親中的國民黨和民眾黨,會拿這些機密去給中國出賣台灣)。

陳水扁,2000年(新新聞資料照)
陳水扁擔任總統時朝小野大,在野黨「每日一扁」嚇壞了台灣選民。(新新聞資料照)

從在本屆國會國會改革法案終於有了通過的可能性,我們可以發現,要實現讓國會擁有有效的監督行政權工具,正確的做法根本不是「打倒萬惡的民進黨(國民黨)」,而是選民應該要培養自己行政權投一黨、立法權投另一黨的投票行為,認知自己的投票是為了防止權力者濫權,而不是被權力者慷慨激昂的說詞,煽動自己是在打一場善惡決鬥的聖戰。

「權力使人腐化」可不是迷因梗或是流行廣告詞,人類社會最邪惡的,永遠是不受控的權力者啊!大家要有讓立法權有足夠的工具可以監督行政權,並不是懲罰邪惡失能執政黨的認知,不然權力者很容易就用「敵我之分」的說詞,煽動你一起反對建立制度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