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將伊崮喜瀾觀點:AI與原住民智慧的對話 — 科技與文化交織下的倫理思辨

2024-04-20 06:30

? 人氣

多模態學習與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 

多模態(multimodal)學習策略和跨領域的合作是打開原住民智慧寶庫的重要工具(Gandhi等,2023)。透過綜合運用文字、音訊、圖像、視訊等多元數據,AI 可以更全面地捕捉傳統知識的多個面向。而與原住民社群的密切合作,更是獲取第一手知識和理解文化脈絡的不二法門。唯有跨越學科和文化的藩籬(阿將伊崮喜瀾,2018),AI 才能真正汲取原住民規範與禁忌的養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倫理責任:AI與原住民文化交匯點上的指引燈塔

在 AI 與原住民文化的交匯點上,倫理責任的燈塔不可或缺。我們必須時刻警惕,不讓科技的力量侵蝕原住民的文化主權。保護原住民智慧財產權,尊重其文化傳統,避免誤解和挪用,是每一個參與者的責任。唯有在倫理的指引下,AI 才能成為傳承和弘揚原住民文化的有力助手。

AI與原住民智慧對話中的挑戰與局限

同時,我們必須認識AI 在理解和傳承原住民智慧的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局限。被稱為原住民知識的規範與禁忌的獨特性、多樣性和動態性通常以口頭傳承、儀式舞蹈、物質文化等非結構化的形式存在(林昭光等,2010),因此,對 AI 模型的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難以被直接輸入到AI系統。其次,原住民智慧高度依賴於特定的文化語境和價值體系,AI很難全面理解其中的奧妙。最後,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和權力失衡,原住民社區對外界分享傳統知識往往抱持謹慎態度,加上耆老嚴重凋零等,這些皆為AI學習和運用帶來挑戰。

面對這些困境,我們需要探索創新的路徑和方法。建立多模態的知識表徵方式,將口述歷史、影像資料等納入AI系統;加強跨學科合作,融合人類學、民族學等視角,提升AI對文化語境的理解;建立平等、互信的夥伴關係,尊重原住民的知識主權和文化機密,或許能為AI學習傳統智慧開啟新的可能性。單純依賴大規模的語料庫和強大的計算能力,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發展出更加精細、靈活、適應性強的 AI 模型,方能深入理解各族的文化脈絡,捕捉知識的微妙差異,並與部落社群保持持續的對話和互動(Iku-Silan等,2023)。

建立信任與合作:AI在原住民文化傳承中的應用基礎

AI 在原住民文化傳承中的應用,也需要建立在充分的信任和合作基礎之上(Anderson等,2016)。我們必須確保原住民社群在這一過程中擁有充分的話語權和決策權,並能夠根據自身的文化價值觀和發展需求,主導 AI 技術的應用方向。只有在尊重原住民主體性的前提下,AI 才能真正成為文化傳承的有益工具,而非文化殖民的幫兇。

展望未來:AI與原住民智慧和諧共生的新時代

AI 與原住民傳統智慧的對話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這需要我們秉持開放、包容、謙遜的態度,傾聽原住民的聲音,學習傳統智慧,並與之攜手,共同開創一個科技與文化和諧共生的新時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發展更加先進、靈活的 AI科技,更要培養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倫理意識,以確保 AI 真正成為造福人類、豐富多元文化,以及適應氣候變遷的力量源泉。

*作者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應用科技研究所 工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