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乏力、害怕被俄羅斯侵略,以及川普(Donald Trump)可能在今年美國大選中獲勝,這些因素正推動歐洲跟中國靠攏。
周日,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抵達中國西南部城市重慶,開啟對中國三個城市為期三天的訪問,他此行的重點是與中方重新建立經濟聯繫。蕭爾茨率領一個由德國企業高管組成的代表團,在三位內閣部長的陪同下,將於周二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據巴黎的外交官稱,習近平將於下個月前往巴黎會見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將一系列紀念兩國建交60周年的慶祝活動推向高潮。繼去年北京方面隆重歡迎馬克宏來訪之後,預計此次巴黎會談將重點討論貿易問題。
中歐外交芭蕾是在中國政府向歐洲示好之後跳起來的。去年11月,中國公布歐盟五大經濟體的公民可免簽前往中國,此後又將這一特權擴展至另外六個歐洲國家,但沒有美國。今年1月,中國重新批准了去年因健康問題暫停的愛爾蘭牛肉進口,並取消了2018年對比利時豬肉的進口禁令。
這是一個轉折點。之前在短短幾個月內,歐盟針對中國對本國火車、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製造商提供補貼的行為發起了四項調查,以遏制對大量廉價中國商品的進口。歐盟還在推動歐洲企業減少對中國某些原材料的依賴。
歐洲各國政府還大體響應了華盛頓關於阻止中國獲取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呼籲。作為中國最大的歐洲貿易夥伴,德國去年7月發布了首份中國戰略文件,稱中國既是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也是系統性對手,並誓言要減少德國對華敞口。
德國公司抱怨說,從豪華汽車到先進工業機械,在這些過去屬於西方地盤的領域,來自中國對手的競爭日益激烈。在很大程度上經受住了中國崛起為消費品製造業霸主的考驗後,德國高端工程公司目前在中國境內外越來越受到中方對手的壓制。
但隨著歐洲經濟難以擺脫新冠疫情和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影響而實現復甦,一些歐洲國家、甚至歐盟總部的情緒都在發生變化。在美國,川普在民調中穩步領先於總統拜登(Joe Biden),這引發了人們對跨大西洋關係緊張以及爆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擔憂。
「布魯塞爾正在積極採取反對中國的舉措,」獨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歐中關係分析師Noah Barkin說。「但像德國這樣的一些歐洲大國更關注烏克蘭和川普……這讓人懷疑他們會以多大的力度反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