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蔡英文2016年就任推動「2025非核家園」以來,廢核與穩定供電之間的爭議至今不斷。隨著4月電價上漲,加上連續多日傳出部分地區停電,缺電與廢核爭議近日再度浮上檯面,國際媒體與智庫專家也不斷針對台灣的能源韌性提出建言,甚至呼籲台灣的新政府重新考慮核電選項。《日經亞洲》首頁22日上午就刊出最新一篇「給賴清德的能源建議」,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麥吉利斯指出,台灣新政府應該放棄「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準總統賴清德正是執行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
文章作者喬丹・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長年研究能源和環境政策,並在與民進黨關係良好的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兼任研究員,同時也是智庫曼哈頓政策研究所《City Journal》的經濟編輯。麥吉利斯22日在《日經亞洲》發表政策建議,指出以製造業為經濟重心的台灣,應重新考慮將核電納入能源政策一環,以維持製造業所需電力並解決缺電、停電問題。
「護國神山」不能缺電
麥吉利斯指出,台灣自2017年以來,年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實際成長率超過3%,這很大程度得益於佔整體GDP三分之一以上的製造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對比其他已開發國家,韓國製造業佔GDP約25%,而德國、日本和美國則不足20%。
所有的製造業都需要大量電力。根據最近的統計資料,2022年製造業總體使用了台灣56%的電力。去年,光是台積電就使用了總發電量的6.4%,相當驚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有降低台灣單位經濟產出的能源消耗,但整體的消耗量卻持續上升;自2001年以來,能源消耗量增加超過40%。台灣的人均用電量目前位居亞洲之冠。
麥吉利斯指出,問題不在於整體用電量的增加,而是台灣的電網跟不上電力的使用,使得近年來停電問題頻傳,而導致供電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因為民進黨正在將可靠的核能發電從電力結構中剔除。
即將卸任的總統蔡英文自2016當選以來就在履行當初的競選承諾:「2025非核家園」,這包括完成正在運行的三座核電廠的除役。麥吉利斯指出,「非核家園」的口號反映了台灣政治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台灣兩黨(民進黨和國民黨)在意識形態和政策上的對立。民進黨在1980年代成立時,就確立與當時執政的國民黨相對立的意識形態格局。同一時期,國民黨正領導大規模的核建設;在當時,台灣一半的發電量來自核電廠。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儘管有其他電力來源被併入電網,例如最突出的燃氣發電,但核電對台灣經濟仍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