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G7核能共識-當反核廢核成為逆潮與笑話時

2024-05-04 07:20

? 人氣

G7通過「核能共識」不再反核 圖為美國喬治亞州沃蓋特核電廠。(美聯社)

G7通過「核能共識」不再反核 圖為美國喬治亞州沃蓋特核電廠。(美聯社)

520新政府上台後,最「艱難」的選擇之一,就是能源政策是否繼續堅持反核、廢核政策?特別是當反核、廢核日益成為全球「逆潮流」甚至笑話時,本周G7的「核能共識」再為此添一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G7(7大工業國)本周召開的氣候、能源和環境部長級會議,在會議結束時發布的一份被外界稱為「核能共識」的公報,公報中說G7不再反對核能,就算本國不選擇核能,也會支持那些選擇使用核能的國家繼續發展相關技術。公報提到「我們認識到,核能作為乾淨/零排放能源的潛力,它可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解決氣候危機,並改善全球能源安全」、「核能是重要的基本負載電力的重要來源,可以提供電網穩定性和靈活性」等。

簡單的說,G7的共識就是承認核能是一種乾淨能源、或是說一種綠能,使用核電對解決氣候危機有幫助。至於說本國不用核電也會支持其它國家發展核電,指的就是德國,德國是全球「惟二」全面廢核的國家,另一個就是台灣。

G7部長會議的共識明白表示不反核、支持核能,是有特別的「歷史意義」,因為,反核運動的起源當然就是從歐美先進國家開始,規模最大的反核運動在美國紐約與德國展開,從反對核武佈署到核電都在內;2011年的日本福島事件讓反核運動再次登峰。落後國家不會、也不必反核,因為基本上就不會有資金、技術蓋核電,再者,許多威權體制統治下,也沒什麼反核運動的生存空間。

但近年在因應全球暖化的減碳議題下,反核議題逐漸被減碳取代、不再是環保主流議題;甚至由我方核電幾近零碳排的特性,反而逐漸成為減碳的解方之一,從官員到環保團體也逐漸調整立場。先是2011年福島事件後決定廢核的歐洲國家,除了德國之外,紛紛將向維持核電、甚至為減碳提高核電比重(如北歐的瑞典、芬蘭);俄烏戰爭又讓原本2025年讓核電除役的比利時,決定核電延役10年,官方承認「之前的廢核決定缺乏遠見」。

此外,歐盟2年前已經把核電列為綠能,雖然還是有反核環保團體抗議反對,但為了減碳,歐盟還是通過此議。再來是去年12月在杜拜舉行的COP28(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以歐美為首的20多國宣示,要在2050年前把核電提高到今日的3倍。

更別提國際能源總署(IEA)多年來就一直把「核能」視為減碳的重要方法之一,強調沒有使用核能的情況下,要建設可持續性、清潔的能源系統會更加困難,風險跟成本也更高,更在報告中直指「核能發電需倍增,全球才有望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

這次G7的「核能共識」其實又更進一步了;歐盟通過把核電列為綠能,主要是指金融面領域,同時通過可視為綠能的還有「天然氣發電」;但作為反核運動起源地,G7的核能共識即使尚未到承認「今是昨非」的地步,也肯定是打臉反核、廢核,連本身廢核的德國都「會支持那些選擇使用核能的國家繼續發展相關技術」,這個翻轉確實夠大。

此時回頭看蔡政府、或是說民進黨,至今仍「堅定不移」高峰的反核、廢核、非核家園神主牌,就讓人有啼笑皆非、今夕何夕之感。蔡英文在談到廢核的能源政策時,曾批「以核養綠」是「落後於世界潮流」、非核家園是社會共識。但實際上,反核、廢核早已不是世界潮流,減碳才是。至於說是台灣的「社會共識」更是鬼扯,這幾年的民調都顯示支持用核電者超過半數以上,以6年前「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即為明證。

之後強調「能源轉型」,但國際上的「能源轉型」主軸是降低化石燃料、即減少火力發電,推動綠電是取代火電,蔡政府卻是把廢核神主牌擺第一,增加的綠電用來取代核電,結果火電比重到8-9成。

所以,不意外的結果就是:台灣有缺電風險、電價持續上漲,與此同時排放放與空污都增加、惡化了,蔡政府執政8年,根據國際環保團體的評比,台灣在減碳方面的成績都是名列倒數幾名。

G7的核能共識,只是再次凸顯蔡政府反核廢核政策違逆世界潮流,再堅持下去可能成為笑話,台灣也要為此付出更沉重的代價。新政府會回頭、能回頭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