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法潮》智慧司法行不行?當生成式AI技術導入司法判決系統

2024-05-09 05:40

? 人氣

智慧司法行不行?當生成式AI技術導入司法判決系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智慧司法行不行?當生成式AI技術導入司法判決系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生成式AI)大熱,各界掀起應用狂潮,如今這股浪潮也湧進了司法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3年8月,司法院發布「司法院審慎發展生成式AI應用,以撰寫刑事裁判草稿初試啼聲」新聞稿,宣告已開發完成生成式AI系統,將在年底於部分法院開始試辦,輔助法官就「不能安全駕駛」、「幫助詐欺」兩類案件草擬判決書,期待能藉此減輕法官工作負荷。

新聞一出來,立即引起司法界嘩然,掀起討論聲浪。全國律師聯合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北律師公會等民間等相關司法及人權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發表「AI草擬判決的三大疑問與三大風險」聲明,呼籲司法院應先召開公聽會,與司法界相關利害人士取得共識,並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AI技術使用規範,確保實施風險及配套措施後,再推行較適宜。

司法生成式AI系統為高度風險

「全世界雖然都在發展生成式AI技術,但對於AI在司法判決上應用,皆視為『高度風險』之事,需要非常審慎施行。」全國律師聯合會常務理事、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數位法小組召集人林俊宏律師在本次採訪中表示,國外雖然已有使用AI技術輔助司法的案例,但皆為有限度、小範圍的應用,例如藉由AI整理證據資料、提供輔助性質的判決參考等,並無以生成式AI技術產生完整判決書的先例。

當時民團並不清楚司法院這套針對不能安全駕駛、幫助詐欺兩罪的生成式AI系統,未來將會如何運作,並對於系統背後的AI訓練方式、訓練資料來源、AI幻覺如何避免等問題,皆有諸多疑慮,擔憂對於人權問題有所侵害,因此希望司法院能先暫緩實施。

「民團不怕司法院這套系統『不厲害』,我們是擔心它打造出『太厲害』的生成式AI系統。」林俊宏律師說。

應先擬定參考指引,再打造生成式AI系統

他表示,民團並非反對司法導入AI技術,也期待越來越進步的數位科技可以提升司法工作的品質。事實上,法務部在2020年推出《科技偵查法》草案,引起社會大眾對於偵查犯罪與人民隱私權界線一事的關注,司改會也察覺數位法治是未來的趨勢,遂於內部成立「數位法小組」,關注數位法治議題,「我們的核心重點,在於數位科技於司法體系的運用,應有完善的規範與措施,避免人民權利受到過度侵害。」

針對民團的擔憂與呼籲,司法院先以2023年9月27日的新聞稿做出回應,並決定於2023年12月召開公聽會,與各界面對面溝通。

司法院說明,該系統正式名稱為「智慧化裁判草稿自動生成系統」,主要使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及「規則法(Rule-based)」技術,法官可就判決結果勾選條件規則,將起訴書記載的犯罪事實及證據名稱引用進裁判書中,以AI產生初步的文書草稿,節省書寫裁判書時重複引用基本架構文字的時間,並非直接以AI分析卷證資料生成完整判決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