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今(10)日公布4月營收報告,單月合併營收約2360億元台幣,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9.6%,創歷年同期次高。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於網路節目《老謝開講》中指出,台積電今(2024)年重新回到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排行榜第一名,而此次台灣進榜企業數量,也是繼2014年後台灣進榜家數最高的一次,可以看到台灣的企業在跟中國慢慢脫鉤以後,正在茁壯的路上。
謝金河表示,根據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排行榜,台積電在2024年再度超越騰訊控股、貴州茅台回到一位寶座,市值領先騰訊近1倍;台灣第2大企業鴻海則排在第32名,市值約2兆5600億台幣;聯發科第35名,接著依序是中華電信、廣達、富邦金控等。
謝金河提到,過去1年,台積電市值成長46.21%、鴻海成長36.84%、聯發科47.54%,廣達也表現亮眼,成長182.41%。不過,在傳統產業的部分,受中國產能過剩影響,台塑化衰退18.67%、南亞衰退28.57%、台塑27.15%、中鋼19.7%,但就歷史數據而言,2024年共上榜117家,是繼2014年後台灣進榜家數最高的一次。
謝金河細數,2008年前總統陳水扁結束執政交棒給前總統馬英九時,台灣企業在兩岸三地1000大中共有176家上榜,到了馬政府執政期間,雖然兩岸關係好轉,2015年陸客來台數更創下歷史新高,進榜公司卻逐年下滑,在政黨交替之際創下歷史新低,「是兩岸關係最美好的時代,卻也是台灣競爭力最弱的時代。」
謝金河指出,2015年台灣出口衰退10.95%,連續15個月衰退,中國生產比重近60%,FDI47.6億美元,全球倒數第5。總統蔡英文2016年就職時,4月份出口值僅22.5億美元,而今年3月份出口418.3億美元,成長近1倍。2023年之後台商赴中投資創歷史新低,卻可以感受到台灣經濟成長比預期好,今年GDP預計上升至3.43%。
中國部分,謝金河說,過去一年進入兩岸三地1000大的中國車企,近乎全是電動車廠,如比亞迪、小米、理想等,排名都有顯著的上升。中國汽車出口在2023年已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汽車最大出產國家,不僅如此,比亞迪Q1汽車產量超越特斯拉近1倍,特斯拉Q1銷售38萬8600輛,衰退8.5%,也是有史以來汽車銷售首次倒退。謝金河認為,面對中國大量量產的產業,台廠從少量多樣客製化的產業下手,將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