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歸一句話,指數基金目前持有超過二○%的美國大型上市公司股份。若目前的成長率無限持續下去,到二○三五年,整個美國市場都將被這類基金占據。成長當然不會無止無盡,這是因為隨著主動式管理的資產減少,主動式基金的績效更容易勝過指數基金,兩者終究會達到一個平衡點。不過,即便成長趨勢趨於平緩,很多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權仍將很快落入指數基金手中。
規模經濟
與其純粹看指數化投資的成長,它對市場集中度的影響反而是更重要的。就跟一般的資本投資一樣,指數基金也享有規模經濟,而且比其他類型的基金更勝一籌。指數化投資在本質上並非高附加價值的服務,不同的投資經理人也別想在這一行做到獨樹一幟。指數化投資不以超越市場為目標。而指數基金的成長也不會帶給它什麼困擾,這是因為在更大的基金規模下,想要追上大盤的表現並不會困難太多,因應規模成長,需要做的只是按現在的市場價格找到更多股票來買就好了。
相較之下,真的想要打敗大盤的主動式基金經理人,會發現隨著他們管理的資本變得更龐大,這件事的困難度就會越來越高。對指數基金而言,以可靠和低成本建立起來的品牌才是最重要的,而品牌的價值往往會隨著規模擴大而水漲船高,並非縮水。
拜規模經濟之賜,指數基金和ETF的成長速度已經逐漸凌駕於跟它們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主動式基金之上。即便是在債券之類的證券市場上也是如此,先鋒集團的指數基金在二○○○年還無法擠進前十名,如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券指數基金。先鋒集團在股票市場的市占率成長速度比較快,所以集中化的程度向來是更明顯的。少數幾家其他大型指數基金業者也是如此。
由於規模經濟和缺乏足夠的差異化空間之故,新的指數基金很難打入市場。相較之下,主動式管理基金則持續地有新血加入和成員更替。在二○一八年,美國本土股票基金有超過四四%的資產採被動式管理,比起二○○九年的一九%有顯著的提升。
簡言之,指數化投資的興起整個抬高了所有權集中化的程度。主動式管理基金雄霸共同基金市場的時候,其管理的資產分散在數百名投資顧問公司身上。如今,指數基金已經接管共同基金市場,但有規模的指數基金卻寥寥可數,結果使得股票所有權集中在極少數的指數基金業者手上。
先鋒、道富和貝萊德這三大巨頭如今控制標準普爾500指數企業超過二○%的投票權,遠高於過去任何三個單一投資人持有美國上市公司股份的總和。而且它們的持股還在繼續增加。在二○一七年,先鋒擁有IBM公司七%的股權,貝萊德和道富則各自分別擁有六%,加總起來是一九%。到二○一八年底,這三大巨頭對IBM的持股提高到二一%。同樣這三家基金集團也擁有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超過二○%的股份。如之前所提到的,富達投資現在也主要是一家指數基金顧問公司,當它加入先鋒、貝萊德和道富的行列,這四大巨頭在二○二二年對標準普爾500的所有權就會上升到二五%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