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近年ETF和指數基金等被動式金融商品大行其道,固然是投資人領悟自己無法長期領先大盤的結果,然這些基金發行商因基金規模成長,影響力與日俱增,甚至到了巨頭寡占的地步,卻是金融史上從未發生過的現象。當前美股上市公司股權究竟有多麼集中在這三巨頭手中?本文帶你深入了解。
指數基金持股權迅速崛起的原因
為什麼指數基金持股權在二○○○年以後迅速崛起?我們是否能從它的成長原因知道這個趨勢是不是會持續下去?又還會持續多久?
指數化投資剛問世時,機構可進行的投資受信託法的約束。受託人為履行信賴義務(fiduciary duties)之故,往往會把錢拿來做相對安全的投資。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七年間,各州陸續放寬受託人義務。這些法律上的改變既允許受託人可以按照當代投資組合理論進行投資,也給了他們這麼做的誘因。不過,此種說法的解釋力僅止於此。它可以用來部分解釋機構延遲採納指數化投資的現象,卻無法說明個人和機構投資人在指數化投資上長期而緩慢的上升趨勢。
另一個原因是由於新技術的問世,使得追蹤紀錄成千上萬個基金投資人,並且將他們的資金引導到數百家或數千家上市公司的相關成本在一九七○年到二○○○年間有所下降。試算表、電子郵件、網際網路和其他種桌上型電腦技術在一九八○年代和一九九○年代逐漸進入投資領域。指數的計算與發布變得更加容易。
全球化是資本流向指數基金的另一個原因──由於資訊的傳播,加上降低金融交易障礙的法律變革,使得跨境投資摩擦減少了。投資人對自己的國家和經濟有更多的認識,因此,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場上,指數基金投資變得相對吸引人。
然而,最重要的是,基本但違反直覺的智慧要能讓大多數一般投資人入心,就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應該雇用相當於一台機器(而且還是簡單版的機器)而非人類專家才對,這個觀念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置信的。叫自己的財務顧問不要去思考個別投資項目,這怎麼說得通呢?
雇主越來越會把指數基金列為退休儲蓄計畫(401K Plan)的預設選項,而退休基金的董事會也正逐漸將一部分投資組合配置於指數化策略。折扣經紀商已蠶食傳統經紀商的業務,使得人們少了一個可能偏向主動式管理的諮詢來源。一旦某個投資人明白指數化投資的道理,或機構投資人轉而改採指數化策略,慣性加上缺乏令人信服的反敘事將他們帶回主動式管理,便成了指數化投資穩定擴張的溫床。
總而言之,導致指數化投資緩慢但持續增長的主要力量有可能會一路發威下去。散戶投資人慢慢地接受了自己無法洞悉市場行情,或找到能打敗大盤的投資經理人,這個情況將繼續為指數化投資提供一條穩定成長的道路。在指數基金的投資人眼中,扣除掉費用後,有本事提出令人折服的理由證明他們可以勝過市場的主動式經理人將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