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國家的汽車行業像德國那樣賺取了如此的厚利。而其贏利也有利於德國政府的稅收。 法國意大利盡管也有自己的汽車行業,但它們的市場主要在歐洲。而德國的汽車商可謂是全球化的典範。而這全球化過程中,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不僅體現在供應鏈方面,更主要的是體現在銷售市場。
問題在於,德國汽車業似乎並沒有像很多內行那樣察覺出中國的經濟由於習近平的無能,在今後5-10年內極有可能進入走下坡路的階段,尤其是購買力方面。 它們依然對中國的市場寄予無限的期望,而在這方面,德國政府似乎也對中國經濟的走向麻木不仁,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歐盟的「去風險化」中國戰略,盡管得到德國中小企業界的響應,德國工業聯合會公開支持歐盟的 「去風險化 」議程,同時德國政府表面上也不反對,但今年四月蕭爾茨總理帶領著汽車大亨們訪問中國的時候,還簽署了一項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數據共享協議,客觀上攪渾了歐盟的去風險議程。
當然,德國反對歐盟反補貼調查以及實施關稅的理由有各種各樣。其中一條就是極其害怕中國的反制措施,因為由於德國過多地寄希望於中國市場,自然一旦中國反制,就是德國汽車行業也許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但蕭爾茨列舉的理由則很反映出中國的經濟特洛伊木馬的特點:他以歷史上案例為例,說當年日本、韓國的汽車也沒有擊垮德國車企,應該用開放的心態面對外部競爭。 他這種說法,實際上就完全否定了歐盟反補貼的要義:即不把中國看成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而當初的日本、韓國經濟無論如何,也比中國更市場化。
無疑,德國至少在目前是中國得意的特洛伊木馬。歐盟在提高關稅後,中國是否還會善待自己的特洛伊木馬,還拭目以待。
政治、安全方面的代理人
實際上,提到中國在歐盟的特洛伊木馬,一般都會把匈牙利放在首位。理由很簡單,匈牙利對中國的擁抱不僅是在經濟上,也是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目前歐盟上層正在觀察,中匈關系究竟是受兩國各自專制主義者對建立對抗歐盟的影響力的一致擔憂所驅使,還是兩國在利益和價值觀上存在真正的趨同性。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塞爾維亞因為尚未成為歐盟的正是成員,所以不把它作為討論對象。要不然,它在理念上(如追隨習近平「命運共同體」)比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要靠近北京。
習近平在五月初訪問匈牙利時簽署了十幾項協議。中國在經濟方面的用意很清楚,即一旦歐盟采取對中國電動車嚴厲措施,那布達佩斯就會成為「曲線救國」的跳板。為此中方在那裡投資開辦了電動車廠和電池廠。 中國是匈牙利第九大貿易伙伴、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國,也是中國企業在德國以東歐洲地區的第一大投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