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尊敬的傅花蓮王崐萁委員最近向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質詢:離岸風電第一階段開標,共138億度電,但躉購費率每度5.8498元;第二階段共60億度電,躉購費率平均每度2.5元,為什麼價差這麼大? 其實,我不確定傅委員在問的具體內容是指什麼,就像前一篇拙作指出選商要求「國產化」比例的問題,卻被很多人不明所以的直接以陰謀論的角度,簡化成「綠營貪污啦」,傅委員跟這些現代義和團是同一路人嗎?
我只能猜,傅委員說的兩階段指的是2018年所舉辦的遴選和競價兩階段選商。但是,當年大多數遴選風場也沒有享受到5.8元的費率,而是5.516元。而且,先透過躉購制度支持再生能源發展,再以競價制度導入市場競爭,是各國推動能源轉型的常見手段,有什麼好大驚小怪?
另外,他說的每度2.5元的60億度電,我也只能猜是2018年獲配的競價風場,當年是由開發商投標,最低價得標,得標價格大概2.1-2.5元不等。也就是說,當開發商要把電賣給台電時,就是2.1-2.5元。但是,目前這些競價風場都已經將綠電簽約賣給了台積電等民間企業了,台電其實買不到。
過去八年一路下來,台灣真正踏上能源轉型的旅程。以當下的利益來論,台灣政府有收到海域租金、碼頭租金、電網升級等等大額費用,台灣供應鏈也賺到訂單和發展的機會。過去幾年大額的外國直接投資,離岸風電業者都占大宗。
如果傅委員對於這些發展不甚了解,建議他可以詢問同黨很多擔任再生能源相關企業的獨董,或涉獵相關投資的同志。 事實上,台灣的半導體及資通訊企業有採購綠電的迫切需求,以達成其減碳目標。企業減碳的驅動力包括品牌客戶的要求,例如:蘋果要求其供應鏈「不淨零就淘汰」;也包括因應歐盟即將課徵的碳關稅,或者是企業自身對於ESG的追求。不同的減碳驅動力,都同樣導向需要更多綠電。
因此,今天傅崐萁批評離岸風電的方式,不只像張飛打岳飛,更等於是與台積電和許許多多需求綠電若渴的高科技產業為敵。
八年前,民進黨政府推動離岸風電,從風場遴選、競價到現在區塊開發離岸風場選商,政府以及相關智庫處理過議題不勝枚舉。從躉購費率設計、碼頭電網等基礎設施強化、人才訓練、環安衛、許可流程、環評審查、漁業補償、海域空間、綠色融資、電力市場、企業購售電協議、工程船舶、葉片、機艙、水下基礎等等。
加上各國開發商紛紛來台投資,這也讓民進黨政府的政務官和事務官有直接管道連結以歐洲為主的離岸風電發展經驗,不但有大局觀,也對產業內各種細節瞭如指掌,從理論到實務,有政府的能源官僚自嘲,做了七、八年,像是唸了一個離岸風電博士。
然而,這幾年,在野黨大概只有兩種人,一種人跟上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確實賺到了錢;另一種人,就是像傅崑萁這種再生能源的小白,竹竿接菜刀亂砍一通。而且,這些小白甚至會出現在他們的智庫裡面,對於再生能源議題的認識和掌握,已經落後好幾年,講來講去還在講兩兆風電。
因此,我對卓榮泰院長感到不值。他與傅委員的能源辯論,比較像是博士生跟小學生的辯論。當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已經上太空,有的藍白立委還在殺豬公。甚至還不惜一切汙名化綠能。誰是在乎真正國家永續發展,誰是關心自己黨派擴權,各位公民朋友,我們要看清楚。
*作者為台灣新動力智庫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