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耀升觀點:AI 算不出熱島效應

2024-06-06 05:50

? 人氣

太陽能板的特性是只會吸收光但並不吸熱,所以它並不能去取代到植物所具有的「吸熱反應」功能,在依存模式裡,能量僅只能在質量上去運動作功,不管是光(光子為玻色子,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因波粒二象性特性所以能傳導)、電和熱還是射線,都需要粒子作載子才能傳送,所有能量在運動過程中若沒有介質載體的話,能量就不會轉移。而太陽散發出來的熱能,是藉由光子來移動傳遞,但在光電發電下,太陽光的光子被吸收走了,剩下的熱能因為沒有光子的傳遞無法離開地球,就只能在周邊可依存的質量上去運動作功,也就是當地的大氣層體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人類為了獲得電力,在綠林植被地表上去鋪設大量太陽能板,不但會壓搾了該地區植物族群的光合作用之吸收空間,也因為整體區域內植物的光合作用效能之降低,亦也導致了生態間所該運作的吸熱反應效能也會跟著降低!而大自然的生態系統,無論是水域或陸域,都必須是倚賴著太陽光為終極能量來源的生態體系。人類設置地面及水面型光電設施,植物及原生物種就只能生存於光電板間的縫隙,因光合作用大幅減少,生態系會變成是以分解者為主的生態系,於是大量浮藻雜草叢生,容易滋生病媒蚊或病毒體傳播,倘若選擇在野外的湖泊水池上蓋光電板,可知道這不僅會截斷了水中生物生態系原有的能量來源,也排斥了該生物在食物鏈的生存空間。每個地方所能容納的生物族群量(生態學稱為承載量)都是有限的,減少了能量來源會導致某些基層生物族群減少,而依靠這些食物來源的物種將因食物不足而被剝奪生存權利,於是本土的生物因無法轉移到其他地方,只能就這麼消失了,譬如候鳥或水中生物。而這整體區域內植物的光合作用效能之降低數值?生態間所該運作的吸熱反應效能降低數值?無形之中消失了的原生生物族群數值?恐怕以現在的AI是怎樣算也算不出來!

現在的各國政府為了倡導再生能源議題,不惜強制在各地去大量鋪設光電板種電,並對該環境去任意砍伐樹林,甚至還大面積地鋪設光電板於湖川等水面上。但是太陽能板只會吸收光子但不吸熱,所以會在大氣層產生熱廢能問題,形成熱島效應及水氣流循環異常,加速了極端氣候的變遷,而這些行為都只會更增加了該地區對於多餘的熱能無法回收和地表上原本對陽光的折射率大大地降低!除了產生更多熱量殘留在大氣層內無法散去而變成熱廢能的問題以外,原本屬於植物及環境所該吸收的陽光,卻被太陽能板所截取、吸收走了光能,而龐大的太陽熱量還是每天每刻不斷地進入地球生態圈之中,當這些溢出的太陽熱量不能有效為植物、氣候、環境去完整吸收下,其殘留的熱廢能只會逐年累月的積累在當地的環境裏,使該地的綠林生態開始產生了零碎化,讓地面上的每一片土地都在發燒,並對當地氣候形成了「熱島效應常態化」的現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