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漢學獎得主特寫:先天性肌肉萎縮,許倬雲行動不便仍勤學親為

2024-06-20 14:38

? 人氣

唐獎第6屆漢學獎揭曉,由94歲的歷史學家許倬雲獲得殊榮。(唐獎官網)

唐獎第6屆漢學獎揭曉,由94歲的歷史學家許倬雲獲得殊榮。(唐獎官網)

中國史研究大家許倬雲因先天性肌肉萎縮導致手腳彎曲,老年後又癱瘓數年,無力翻書、視力惡化,但每天仍用僅有兩根可施力的手指敲打電腦、讀書看報。94歲之齡獲唐獎,他說,人生路走向盡頭,仍要學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旅居匹茲堡的許倬雲近日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即使體力大不如前,需以電動輪椅代步,仍徹夜未眠研究訪綱,卯足勁為自己的學術生涯下最客觀的註解。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記者抵達許倬雲住處時,他眼睛有神,以無比清晰的思慮侃侃而談跨世紀學術路、得獎心得及第二故鄉台灣對他的意義。

「94歲的我想向社會交卷,我希望社會(對我)說,你過關了;但是我對自己不能說我過關了,我嚥氣的一刻,我還在學習」。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許倬雲1930年於福建廈門出生,19歲時隨家人前往台灣,並進入台大歷史系就讀,研究漢學成為他一生的職志。1962年獲芝加哥大學人文學科博士,論文為「形塑中國:春秋、戰國間的文化聚合」。

跨世紀的學術路上,許倬雲出任許多要職,包括台大歷史系主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匹茲堡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及數間大學講座教授。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許倬雲筆耕不墜,81歲時開始長達10年的大眾史學寫作,先後出版「大國霸業的興廢」、「台灣四百年」、「說中國」、「許倬雲說美國」、「往裡走,安頓自己」等新著十餘種。

他在93歲高齡時,強忍病痛打起精神,8度對「經緯華夏」一書進行全面、細緻的修改,以涵納黄河流域、長江流域到長江口,及東南沿海擴展到南洋這「三區」的新式理論,對中國歷史作出系統性的解釋。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這5年來,許倬雲也持續在中國的新媒體平台分享人生觀點及史學見解,粉絲達一、兩百萬,每年觀看人次更破4億。

傳統漢學以專精見長,往往集中於學院同行的專業對話。而許倬雲青壯時代吸納社會科學方法融入史學研究,晚年著力於通史論述。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他證明漢學不侷限在學院象牙塔裡,可以走入社會,由此為中國研究開啟一個能與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對話的路徑,對中國研究產生根本性影響,成為今年唐獎漢學獎得主。

唐獎基金會的授獎理由之一,是許倬雲引領史學研究的風潮,對台灣史學的影響超過半世紀。80年代後,他的學生紛紛茁壯,成為史學界的中堅菁英。

然而,他對台灣的影響,遠不止於學界,他心繫台灣發展,於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就時事提出建言,這一寫,就堅持了數十寒暑。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唐獎對第6屆漢學獎得主許倬雲的介紹。(唐獎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