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Q政治人物的戰鬥!BBC專訪黃捷、苗博雅:她夢想一個「沒有玻璃天花板的台灣」

2024-06-25 17:11

? 人氣

「我已經可以想到這樣的情況:如果表現不如他們預期的那樣好,他們會說這是因為我是同性戀議員……這是性小眾公眾人物常遇到的情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她說,這是「社會環境還不夠友好」的例子。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在台灣,每個人都覺得同性戀者已經很開放了,但實際上仍然有很多公眾人物或掌權者仍然非常害怕公開自己的身份」。

黃捷指出,她的異性戀同事常和伴侶一起出現在公眾面前,自己則總是獨自一人。她的伴侶害怕陪她,「因為他們覺得必須承受負面目光」。

其他性小眾的政界人士也表示,他們面臨障礙。

苗博雅告訴 BBC,剛從政時,黨內高層建議她「淡化同性戀身份」。他們建議她留長頭髮,在競選活動中使用更多粉紅色的文宣材料。

她拒絕了。

苗博雅說,挑戰在於,說服選民不要單一地從性取向看待她。「一旦你公開自己身份,那麼選民對你的看法就會集中在性取向上……簡單地說,你就會被貼上標籤。」

在一個看似已接納性小眾群體的社會裏,這是一場微妙的鬥爭。

民進黨在高雄造勢,圖為黃捷。(黃信維攝)
民進黨在高雄造勢,圖為黃捷。(黃信維攝)

台灣過去在同性戀者權利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但政府民調顯示,過去五年來,支持率有所上升。約69%的人現在支持同性婚姻,約77%的人支持同性伴侶收養小孩。

數萬人參加台灣一年一度的同志遊行,這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此類遊行。一年四季,還有更多的同性戀遊客湧向首都台北,體驗其充滿活力的性小眾活動場景,台北也因此獲得「東方舊金山」的稱號。

今年 5 月,贏得熱門真人秀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的變裝皇后妮妃雅(Nymphia Wind)在總統府受到時任總統蔡英文的接見:這不僅是認可的標誌,也是接納的標誌。

觀察人士說,雖然台灣政府走在前列,但社會上仍有一些地方不那麼容易接受。研究華語社區酷兒議題的台灣中央民族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文表示,儘管人們的態度,尤其是年輕父母的態度正發生變化,但「在台灣社會,我們認為別人的孩子可以是多元性別,但自己的孩子不行」。

一些人擔心,台灣大選後,揮之不去的保守主義可能會抬頭。「我對我們是否能繼續變得更加進步,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樂觀……我們不能自滿,因為我們的確看到了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的抬頭。」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學者張竹芩(Rita Jhang)博士說。

20240622-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及立委出席「反貪腐,護台灣」宣講。(蔡親傑攝)
20240622-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及立委出席「反貪腐,護台灣」宣講。(蔡親傑攝)

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鄧築媛(Joyce Teng) 表示,同性戀議題「仍然可能被保守的政治勢力操弄」。

選舉期間,來自新興的台灣民眾黨(Taiwan People's Party) 的一名候選人質疑苗博雅的外貌和性別表達。另外,一個小黨派以反跨性別者的政綱進行競選,而一個保守團體則警告不要投票給性小眾的立法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