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欲斬石油美元協議?郭正亮指關鍵在「最大買家換人」:還有武器可買

2024-06-28 08:40

? 人氣

前立委郭正亮指出,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已產生變化,中美勢力消長讓沙烏地阿拉伯不再向美國續約。(資料照,柯承惠攝)

前立委郭正亮指出,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已產生變化,中美勢力消長讓沙烏地阿拉伯不再向美國續約。(資料照,柯承惠攝)

外媒近日報導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簽署的「美元石油協議」即將終結,且沙國不打算續約,不過陸續遭駁斥為假新聞。對此,前立委郭正亮說明,真實狀況是沙烏地阿拉伯金融體系與美國綁定,「該項協議根本就不存在」,雙方只有石油盈餘需要購買美債的密約。但近幾年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已產生變化,沙國石油最大買家改變,也不再有美國安全擔保的需求,因此沙烏地阿拉伯才會向美國提出不續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郭正亮在網路節目《亮子立學》指出,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確實簽過一個包括軍事、經濟等項目的協議,但其中並未規定沙國石油只能使用美元交易,而是美國後續又跟沙烏地簽了一項密約,規定沙烏地在石油獲利的盈餘應用於購買美債,所以沙烏地至今仍持有1038億美債。

郭正亮解釋,沙烏地阿拉伯的金融體制幾乎與美國完全綁定,除了沙國的貨幣里亞爾與美元採取固定匯率制,沙烏地的主權基金、王室財產大部分也用於購買美股,加上密約規定石油盈餘要購買美債,才是兩國的真正狀況,並非沙烏地石油只能用美元出售。事實上協約也並非報載的持續50年,而是5年為1期,若沒有抗議就會續約,所以續到2024年等於是第10個5年,沙烏地阿拉伯卻在今年宣布不續約。

針對沙烏地阿拉伯不續約的原因,郭正亮認為,起初沙國跟美國簽約時,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買家,但當美國發現頁岩油後,不僅變成沙烏地石油的競爭對手,而且目前沙烏地石油的最大買方也變成中國,買方當然有權力要求用自己國家的貨幣購買,所以不續約當然是合理的要求。

郭正亮進一步提到,過去沙國石油也並非完全使用美元進行交易,曾經也有用過英鎊交易,目前其實也有在用人民幣交易,只是雙方都很低調,估計沙烏地賣給中國26%的原油,應該接近15%都是用人民幣交易。

郭正亮指出,不續約的第二因素是「安全擔保」,沙烏地阿拉伯的敵人是伊朗,之所以會跟美國簽約是基於安全擔保的原因,不過中國去年介入,促成沙烏地與伊朗和解,所以沙烏地也越來越沒有擔保的需求。另外,1980年後沙國想向美國買戰略武器,美國均用以色列反對為由拒絕,由此可知沙烏地找美國當安全擔保其實也沒用,所以沙烏地才開始轉向接觸中國,並且不斷跟中國購買東風系列導彈。

郭正亮總結,中美勢力在中東地區的消長,讓中國成為沙烏地阿拉伯石油最大的買家,中國導彈也提供沙國戰略保護,更開始跟伊朗和解,導致舊結構不再有效,迎向新結構才有益於金磚國家崛起,所以沙烏地阿拉伯當然樂於參加非美元支付的機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