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聯盟領袖勒潘(Marine Le Pen)指出,本次選舉是為「明天的勝利」奠定基礎,「我們的勝利只是被推遲了」。勒潘作為該黨核心人物,已兩度與馬克宏競爭總統大位,預計將在2027年第四度競選法國總統。而該黨28歲的年輕黨魁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原為角逐總理大位的有利人選。
巴爾德拉表示,法國社會陷入不穩定,但極右翼民意代表將確保對抗極左翼的移民政策和其他舉措,「我們不會加入任何形式的聯盟或妥協,我們將站在法國人民一邊。」
左翼總理可能性增加 馬克宏面臨抉擇
《美聯社》(AP)指出,與其他習慣組成聯合政府的歐洲國家不同,法國沒有來自不同政治陣營的議員聯合組成多數政府的傳統。馬克宏冒險解散國會,希望法國選民能做出對中間派聯盟有利的選擇。2017年和2022年,馬克宏成功贏得總統選舉,這是因為選民希望避免極右或極左的候選人當選。
然而,這一次,數百萬選民並未團結支持他,而是將這次政治賭注當作發洩不滿的機會。對通貨膨脹、犯罪、移民政策以及馬克宏治理風格感到不滿的選民,將選票投向了包含極左翼政黨的左翼聯盟。選票流向極端政黨,無論是極右還是極左,對馬克宏來說都是一種挫折。馬克宏在選前曾警告,極右翼或極左翼的勝利可能導致法國「內戰」。
法國政治的兩極化必將使組建政府變得相當困難。愛麗舍宮發表簡短聲明,表示馬克宏總統正在等待577個選區的全部結果揭曉後,再任命新的總理。聲明強調,「總統將確保法國人民的選擇得到尊重。」
在國會選舉之後,法國總統一般會從獲得最多席位的政黨中任命總理。通常,國會最大勢力與總統來自同一陣營。但如果在野黨在國會占過半席位,總統通常會任命在野黨推舉的人選擔任總理,由在野黨掌權,而總統僅保留部分國防和外交權力,形成所謂的「共治」(cohabitation)。這樣一來,總統的權力和施政將受到國會的極大限制。
這次,馬克宏面臨著任命一位左翼總理的可能。極左翼不屈法國黨的領袖梅蘭雄表示,馬克宏有義務召集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來組閣。然而尚不清楚,馬克宏將從聯盟中的哪個政黨任命總理。不屈法國黨贏得74個席位,是左翼聯盟中獲得最多席次的政黨,其次是社會黨的59席。但是,馬克宏的中間派聯盟已多次強調他們拒絕與極左翼合作。
「新人民陣線」是在馬克宏宣布改選國會後,由左派政黨臨時組建的政治結盟,其競選承諾包含將最低月薪提升至1600歐元(約新台幣5.6萬元),限制基本食品、電力、燃料和天然氣價格,並廢除馬克宏極受爭議的年金改革措施(其中,最受反對的是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延後至64)。
法國政局何去何從?
據《美聯社》預測,法國新內閣恐將難產。馬克宏可能尋求與溫和左派組成聯合政府,但預計這將非常困難,政治協議可能需要採取非正式結盟的形式,而溫和左派的社會黨和生態綠黨或許會拒絕合作。如果協商失敗,馬克宏可能任命超黨派的專家內閣或先組成臨時政府,以維持法國日常事務運作。
目前,對於馬克宏何時必須任命總理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也沒有規定他必須從國民議會最大黨派中任命總理。由於沒有獲得國會多數席位,也無法實施自己的施政計劃,馬克宏的剩餘任期可能會陷入空轉。
根據法國憲法,總理對國民議會負責,並負責領導政府並提出法案。總統仍擁有部分外交政策、歐洲事務和國防權力,並負責談判和批准國際條約。總統也是國家軍事統帥,掌握核子武器的部署權。新總理大概不會挑戰馬克宏的國防和外交政策權力,而將重點放在國內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