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戰持續升級,美國率先出手,針對中國升級晶片禁令與提高電動車關稅,不過前立委郭正亮指出,目前美中科技戰有「峰迴路轉」的趨勢,中國藉由頑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充足的人才,不但成功抵擋美國制裁,更發展出自己完整的科研體系;此外,中國有非尖端科技,也就是基於成熟零組件或特殊原材料的供應鏈優勢,成為反制美國的關鍵。
郭正亮在網路節目《亮子力學》表示,美中科技戰自2019年開打,本來是美國一面倒的制裁中國,美國總統拜登任內的制裁程度更遠超前總統川普,2023年制裁次數創下紀錄,而手段多針對高階晶片。不過,郭正亮指出,在受到制裁的35項技術中,中國已經自行突破了21項,比如中芯國際製造的晶片。
郭正亮說明,根據《經濟學人》統計,中國在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等方面的畢業生始終居於世界第1,可見有充足的科研人才,具有高影響力的文章數也超過美國與歐洲成為第1,可見其科研實力;至於經費投入,郭正亮表示基礎研究方面還是由美國領先,但應用科學與實驗發展則由中國領先。
「中國在科技戰中挺下來了,並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科研體系。」郭正亮認為,中國透過資金投入與人才培訓,造就多種技術突破,其中最成功的就是華為,在許多領域建構完整體系,比如網路連接方面發明了5G,受許多國際大量使用,是美國與歐洲無法超越,更無法捨棄的。
另外,郭正亮提及,中國也發現許多科技生產不僅需要高端零組件,還需要整個供應鏈完整配合,包括稀有金屬、原物料與個別零件製造,而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美國長期沒有接觸,很難自己補充的,中國在這方面則占絕對優勢。
郭正亮舉例,中國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占全球產量41.35%,被應用於軍用各類防彈軍備、醫用縫線、軍工業生產中各種零件,以及許多進步武器與戰艦都有使用中國的電子零組件;此外,與軍工相關的37種稀有礦物,中國生產了18種,特別是鋰電池的採礦到組裝,幾乎全在中國完成,都成為反制美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