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還在漲,但AI發展在14個月前就已放緩!4個原因,說明AI進步速度已大不如前

2024-07-18 12:10

? 人氣

受限於訓練資料等原因,AI進步速度已大不如前。(示意圖/取自pixabay)

受限於訓練資料等原因,AI進步速度已大不如前。(示意圖/取自pixabay)

近年最當紅的話題莫過於人工智慧,AI熱潮帶動股市狂漲,台股、美股大盤指數表現亮眼,輝達市值更在6月首次突破3兆美元,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甚至表示,明(2025)年可望見到相當於人類智慧水準的AI。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AI前景看似無可限量,然而《華爾街日報》指出,AI進步速度已放緩,不如ChatGPT剛上市時那樣勢如破竹。這個轉折主要出自4項原因:訓練數據有限、AI商品化、維運成本高昂,以及AI商業應用仍有限。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華爾街日報》報導:AI革命勢頭已減弱

訓練數據有限,AI彼此性能差距逐漸縮小

當今為人熟知的大型語言模型,例如OpenAI的ChatGPT和Google的Gemini,皆是透過不斷灌輸大量資料,讓模型消化文本內容後,提升其語言與分析能力。然而如今AI公司已幾乎耗盡網路上所能找到的資料,所以這個方法似乎將迎來盡頭。

為了持續訓練下一代AI,工程師嘗試使用合成數據(synthetic data),也就是由其他AI生成的數據,但這種做法對大型語言模型幫助極其有限,因此ChatGPT等AI模型都是早期進步很快,但過去14個多月只有微幅進步。而且各種AI的性能差距也在縮小,所有頂尖的專用AI模型在能力測驗的表現漸漸趨於一致,背後還有Meta和Mistral的免費開源模型,兩者也在積極迎頭趕上。

商品化使企業著重在降低成本,不利於AI新創生存

AI逐漸往商品化邁進,但商品化可能使企業著重在「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美國數據隱私公司Skyflow的執行長Anshu Sharma認為,這不利於AI新創公司生存,因為微軟、Google等大公司能夠吸引大量使用者,確保其投資報酬率,資金相對較少的新創公司必無法與之抗衡。

現在已有不少AI新創陷入困境,例如Inflection AI的聯合創辦人跳槽微軟,Stability AI執行長也辭職,甚至許多資金充足的AI新創也如火如荼地洽談公司出售事宜。若這趨勢持續下去,AI產業將從百家爭鳴,又一次演變成資本雄厚的龍頭獨大。

維持AI運作成本極高,必然限制投資報酬

矽谷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在2023年以500億美元購入Nvidia晶片訓練自家AI,卻只帶來30億美元的收入,此巨大落差凸顯目前投資AI,報酬率仍然有其瓶頸。而且這500億美元只包含訓練成本,而比起訓練,運行與維護生成式AI的成本更高,因為使用者每輸入一次問題,AI都必須重新生成文本,這部分的能源消耗,維持正確及即時運作等要求,都遠高於過往維持搜尋引擎。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