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鷺與少年》在全球市場大獲成功,宮崎駿動畫電影的日本式魅力在哪裡?

2024-07-19 07:50

? 人氣

豐富多彩的「手繪」世界

如果說《蒼鷺與少年》可能是這位83歲巨匠導演最後的長篇作品,那麼自然會引起廣泛關注。此外,能在海外獲得巨大成功,也與串流媒體的全球性快速發展有關。過去10年,透過串流媒體平台,日本動畫的粉絲群不斷擴大,動畫電影在各國上映的機會也越來越多。2020年,北美大型串流平台Max(前HBO Max)開始播出吉卜力作品,而後Netflix也開始在全球播出,擴大了吉卜力的海外認識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火爆的原因不止於此。《蒼鷺與少年》充滿了宮崎駿作品中那種不斷挑戰電影表達能力的極限、能吸引全世界觀眾的魅力。尤為讓海外觀眾驚豔的是手繪動畫的精彩表現。在天空中飛翔的彩色鸚鵡、爬上主角身體的大群青蛙、搖搖欲墜的塔中世界…一幕幕畫面充滿了手繪動畫獨有的生動感。

手繪動畫需要畫師擁有高超的技術,而且費時費力。據說,製作過程中繪製的大部分畫面,都是由宮崎駿及少數精英畫師和美工人士用鉛筆和顏料在紙上完成的。

而在其他國家,長篇動畫中系統化的3DCG作品已成為主流。即便聲稱「手繪動畫」,作畫和美工也多用數位設備,與CG動畫的界線變得模糊,許多手繪程序已經消失。

在這種情況下,吉卜力工作室仍然堅守傳統工藝,這本身就很令人驚訝。事實上,自2001年奧斯卡設立最佳長篇動畫獎以來,獲獎的手繪動畫僅有《神隱少女》(2003年獲獎)和《蒼鷺與少年》,主流則是以皮克斯為代表的CG動畫。

留白中的謎團

宮崎駿作品的另一個巨大的魅力,在於它擺脫了傳統的兒童和家庭電影的模式。在迪士尼和皮克斯等出品的長篇作品中,描繪的往往都是理想化的父母和子女形象,帶有某種說教性質。它們塑造的是一種人們所期望的世界,雖然單看這部作品都很優秀,但整體上給人缺乏深度的印象。

而宮崎駿作品與這種單一的、具有教育性質的價值觀不同,也沒有設定涇渭分明的善惡界線。 《蒼鷺與少年》的主角真人故意用石塊砸傷自己的頭,誤導人們以為是他的同學所為。真人在一個場景中坦白說:「我心中存有惡意。」每個人都有內在的「惡」。這個世界充滿「邪惡」。人們該如何與之面對?這部作品會引發觀眾的許多思考。而這正是宮崎駿作品的深度所在。

據說,創作時,宮崎駿喜歡先畫出視覺形象,然後展開整個故事,從這種自由性中誕生了超乎預測的劇情走向。這與《螢火蟲之墓》(1988年)和《輝耀姬物語》(2013年)導演高畑勳先建構故事邏輯的方式截然不同。

宮崎駿的早期作品更重視的是娛樂性。但自1990年代的《紅豬》(1992年)之後,宮崎駿逐漸擺脫了「易懂性」的束縛,有意在故事中留下「謎團」。《紅豬》的主角波魯克為什麼變成了豬,觀眾不得而知。《魔法公主》(1997年)的男主角阿席達卡受到的詛咒最終是否得到解除,也沒有明確說明。《霍爾的移動城堡》(2004年)則幾乎沒有對與魔法師霍爾的國家展開戰爭的鄰國加以背景說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