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益認為,比亞迪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品牌,除了電池成本低於歐美30%,另一個原因就是軟體的CP值高,能在同樣的成本下,提供優於對手的3A服務。李昌益也提到,相較於其他汽車,特斯拉幾乎不會有刮痕,因為感測系統是連動的,只要撞傷一個感測器,整個系統就會出問題,影響汽車的表現,因此車主會特別小心。這是在電動化、軟體化的發展下,駕駛行為上的轉變。
汽車搭載付費軟體,營收重心將轉成應用程式訂閱
軟體化也影響汽車品牌商的銷售策略。李昌益說明,以前汽車技術差異不大,「去買車的時候花很多時間講價錢,可見銷售重點不只是技術,價格也很重要」;李昌益認為,如今的新車愈來愈像3C產品,因此消費者實際體驗好壞,影響購買決策程度更高。另外,汽車品牌商也會讓汽車搭載付費軟體,例如座椅加熱功能,車主需要付費才能使用,營收重心將從過往的新車銷售與維修,轉成應用程式訂閱。
為了提升汽車軟體能耐,Kia選擇在新加坡設立AI工廠。李昌益表示,雖然新加坡人力成本高,但是AI系統可以直接在當地應用,消費者回饋更加即時。由此可見,車廠重點從3E轉向3A過程中,汽車品牌商會更重視價值,而不是單純壓低製造成本。演講結束前,李昌益分享Kia的品牌理念「移動,啟發人心」(Movement that Inspires),在電動車的發展中,inspire最重要,而車廠要用新科技延伸新服務,給消費者更升級的駕駛體驗。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