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兩岸政治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臺灣的國防策略也需要持續演進,以應對中共各種可能的威脅,今年的「漢光40號」實兵演習特別引人注目,除了傳統的戰力保存和反空機降操演外,更首次引入了「境外物資接轉」訓練,這項訓練的核心在於模擬戰時外國物資運抵臺灣後,如何在政府各部門的協作下,迅速且有效地分配到各個需要的地點,此舉參考係了烏克蘭在與俄羅斯戰爭中的補給經驗,反映出臺灣在面對類似封鎖威脅時,對物資接轉和運輸管制的高度重視。
境外物資接轉的重要性
「境外物資接轉」訓練的必要性不僅僅在於驗證國防部的應變能力,更在於測試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作效率,我國四面環海,在遭受封鎖或侵略時,如何迅速有效地接收和分配來自國外的戰略物資,對維持國防和民生穩定至關重要,此次訓練旨在找出目前體系中的漏洞和不足,並在和平時期即進行改進和完善,以確保在戰時能夠迅速應對突發狀況。
烏克蘭戰時補給經驗的啟示
烏克蘭在面對俄羅斯侵略時,成功地依賴西方國家的物資援助,並通過複雜的陸上交通網絡進行運輸和分配,這為臺灣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臺灣雖然沒有與鄰國接壤的地理優勢,但可以通過海空運輸網絡,確保物資能夠及時抵達,關鍵在於如何確保這些物資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分配到各個戰略要地,並確保運輸過程中的安全和高效。
臺灣戰時資源儲備的現狀
目前,我國在糧食、能源等戰略物資的儲備上已有一定基礎,但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如液化天然氣的安全存量目前僅有11天,這在戰時顯然是不夠的,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曾指出,戰時的物資需求和平時大不相同,這要求政府在平時就應該做好更充足的準備,包括增加天然氣接收站和儲槽的建設,以及確保糧食和其他重要物資的長期儲備。
未來的進步方向
為提升我國在戰時的物資保障能力,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改進;第一,加強國內基礎設施的韌性建設,確保關鍵設施在遭受攻擊時仍能運作;第二,提升跨部門協作能力,建立更加高效的物資接轉和分配體系;第三,通過國際合作,確保在戰時能夠獲得來自盟友的持續支援;最後,持續進行實兵演習和模擬訓練,確保國防部隊能夠在各種情境下迅速反應,保持高水平的應變能力。
*作者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