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內缺藥、醫事人員出走頻傳,立法院16日通過主決議,要求衛福部在明年6月底達到保點值平均每點0.95元,外界擔憂醫療界恐更加惡化。對此,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解釋,預算及醫療缺口過去22年逐漸拉大,但打折給付制度都由醫事人員、醫院承擔,不僅降低他們的財務可預測性,以及減少健保收入,也不斷減少醫院利潤,導致醫療業環境惡化。
洪子仁在網路節目《斐姨所思》指出,1995年台灣開始實施健保制度後,政府於2002年就發現健保預算總額成長率約為14%,認為若未有效控制財務,未來健保恐面臨破產及虧損,因此政府22年前就發展出一套「健保總額預算制度」控制財務費用。
洪子仁舉例,今年健保預算總額為8700億元,除了一般民眾看病外,許多新藥也要納入健保,將增加醫療利用率。假設今年健保結算點數為9000億點,多於健保整體預算,所有醫院就要打9折才能給付,以此控制財務風險。不過,隨著預算與需求缺口逐漸拉大,健保總額預算制度實施後,每年的健保總額成長率也只剩下4.5%。
洪子仁表示,然而這2年醫界開始撐不住了,因為健保給付開始打到85折或8折,對醫療機構來說,將降低財務可預測性,以及減少健保收入,但醫療支出卻不減反增,而打折給付制度的承擔者就是全國400多間醫院、2萬2000家診所,以及60萬名醫事人員,導致近2年缺藥、缺醫護人員等狀況紛紛出現。
洪子仁進一步指出,起初實施健保總額預算制度時,醫療機構的財報在醫療本業部分大概平均有8%利潤率,但預算及醫療缺口過去22年都由醫院及醫事人員承擔,利潤隨之減少,像是林口長庚醫院2018年的醫務本業竟然虧損2%,約3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