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吉觀點:真假總體經濟危機

2024-08-07 05:50

? 人氣

三、2021至2022年間,疫情引發供應鏈斷鏈,供需錯配,外加美國政府大方寄送支票給人民,導致物價飛騰。末日預言家再度敲鑼警告1970年代的大通膨即將捲土重來。不過預言依樣沒有實現,美國的通膨在不到一年之間就下降了6個百分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四、2022年美國大舉升息,又有人預言高利率和強勢美元將使開發中國家的貨幣承受重大壓力,使其無法償還外債,最終一定會引發債務違約和資本外逃的悲劇。但是悲劇非但沒有上演,許多開發中國家甚至還清償了以美元計價的外債,並且比美國早升息,成功避開若干富裕國家後來所面對的問題。(例如日本維持負利率政策太久,使其與美國之利差不斷擴大,日圓因此陷入大幅貶值的泥淖。)。。

五、2022至2023年間,升息讓美股跌入熊市,預測高利率會陷總體經濟於衰退的說法喧騰一時。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說失業率會飆升到6%,而且可能帶來停滯性通膨。事實上,美股從2023年10月起漲,失業率始終維持在歷史低點,而且今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是2.8%,桑默斯全押錯!

為什麼媒體喜歡傳播這些嚇人的經濟預測?作者的答案很簡單但深得人心:因為每天24小時,每週7天,媒體都需要有東西可以報導,而且愈辛辣愈好,所以還有什麼比「末日博士」的警告更聳動的報導?還有什麼比「末日預言」更具娛樂效果的新聞?顯然,大眾缺乏識讀能力才是「末日危機」的真正來源。

其實,預測的危機若杳然無蹤,防災的成本就白費了;繁榮將至卻一無所悉,收益就無法倍增。因此作者強調:「總體經濟根本無法可靠地預測,即使距今只有幾個季度亦然。所以預測必須讓位給觀點、理論必須讓位給描述、確定必須讓位給研判」。又說:「領導者為了有效應對總體經濟風險必須接受如下之現實:沒有固定的答案,只有動態、驅動因素和趨勢」。

作者主張「有效的總體經濟風險評估包含三個強大的習慣:第一,放棄對大師模型的迷戀;第二,對末日論要打折扣;第三,實行經濟折衷主義」。如何辦到?該書提供了18個真實的總體經濟風險評估給企業與政府的領導人參考,詳細清單如下:

第一、實體經濟風險(Real-economy risks)

1.經濟衰退(Recession)

2.經濟復甦(Recovery)

3.成熟經濟體之經濟成長(Mature growth)

4.發展中國家之經濟成長(Developing growth)

5.生產力之成長(Productivity growth)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