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反服貿學運之後,中國政府強化對台工作「三中一青」中的「青年政策」環節,鎖定台灣年輕人就業問題,展開搶人作戰。包括上海、東莞等台商重鎮透過台辦系統與台商協會合作,以開辦實習或專設創業基金等方式,甚至開出大學畢業生月薪8千人民幣的價碼,吸引台灣年輕人到中國發展。
反服貿學運刺激中國檢討對台政策,針對台灣年輕人的反中情緒,除加強校園交流外,更針對年輕族群最在意的就業問題,祭出鼓勵創業及就業的經濟誘因,提高台灣年輕族群的認同感。
在國台辦統籌之下,未來在暑假期間將在各地舉行兩岸青年創業、就業的考察及座談,並選擇台商密集的城市推動台灣青年創業孵化器等平台,由知名台商或台協出面,降低敏感性。
包括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京台青年創業季」,出席的包括威盛集團副總裁徐濤等重量級台灣企業,由北京市台辦和北京台協出面召集台商建構青年創業平台。上海台協則統籌台資企業與台灣及上海院校,向台灣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在結束實習之後,有企業喊出月薪8千人民幣起跳的待遇留人,遠高於台灣的22K。
而在華南地區,東莞台商協會會長翟所領透露,東莞台協正與當地政府研議成立基金,協助台灣年輕人到當地就業或創業。根據規劃,基金的財源來自台協及台辦,除了為有意到當地謀職的台灣年輕人媒介工作機會外,主要目的在於向希望到東莞創業的台灣年輕人提供創業資金,基金規模、申請方式及相關配套,在確定後將透過台協平台公布。
據台商透露,東莞並非唯一一個針對台灣年輕人設置創業平台的城市,包括北京、武漢、上海等城市均正研議類似平台。台商指出,成立創業基金的目的並非是產業發展,而是爭取台灣年輕人到中國工作,因此並不限定產業類別,初期以進入門檻不高的電子商務、文創為主要領域,有意願者甚至只要提出「個人工作室」的方案就可以申請。
至於協助台灣年輕人到中國發展,目的是否在於配合「三中一青」對台政策方針,希望化解台灣年輕族群的敵情?參與協調相關研議的台商私下表示,海基會也會舉辦徵才活動,協助台灣年輕人到中國謀職,外界不需要做過多政治解讀,「面對就業壓力,年輕人會自己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