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供電壓力最大」 曾文生坦承:核二、協和電廠除役導致供需缺口

2024-08-08 20:35

? 人氣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報告,點出台灣供電面臨的6大挑戰。(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報告,點出台灣供電面臨的6大挑戰。(資料照,顏麟宇攝)

總統賴清德今(8)日召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中台電公司董事長曾文生在進行報告時,點出面臨的6大挑戰,包括用電成長率倍增、需求型態改變,以及加速開發電源等。另外他也說,未來3年供電壓力最大,因此強化電網韌性,和區域供需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指出,在轉型成果裡面,台灣電力供應逐漸走向穩定,並舉例2015至2018年間備轉容量率小於6%的天數,2016年有80天、2017年則有104天;到了2020後這幾年,即使發生大型跳電,在日尖峰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天數只有個位數字,夜間峰小於6%的則是2021年的17天與2022年的8天,去年更是沒有發生過。不過他強調,一部分原因是2023年用電負成長。

在調度上,台灣供電穩定最大的轉變,是日尖峰幾乎不再是供電的瓶頸,反而是在夜尖峰,因少掉了太陽光電,需要調度傳統機組的機會比較大。而台電也做了幾項重要工作,第一,過去是中午時段電價貴,現在則是夜間,所以大家都把用電量調到中午,夜間就已經抑低了需求。

曾文生說,除此之外,台灣水力電廠屬於有限時間發電,基本上是下游的用水需要多少,就發多少的電,而夜尖峰時間較短,集中在晚上發電就能讓供電能力增加。他強調,台電扮演的工作就是在有限的電力資源裡做有效調度,像是把可以控制的水力發電用在夜尖峰上,才能達到穩定供電。同時,在電力固定污染源排放上,台電總共減污65%,是全台灣固定污染源減量第一名的公司。

科技大廠紛紛來台設AI中心 曾文生:用電量都已估算

至於當前挑戰,曾文生表示,大家很關心台灣電力系統能不能供應未來經濟發展所需的大量用電成長,以目前來說,台電對未來用電準備還是用較為寬估的方法來執行。2024到2027這幾年,主要用電增加在新竹和高雄,因為半導體產業一定要有科學園區的開闢,才會導致用電的增加,而現在到2028、2029、2030年的用電申請量都已估算,2028成長比較多的地區會是台中,2029、2030用電需求還沒有明確出來。

另外,在未來要如何滿足和因應用電成長,曾文生說,台電會同時做3件事,第一,已經在新建的天然氣機組將於2026年陸續完工,今年開始會啟動大林跟通霄電廠的招標,除此之外也會加速替代燃煤機組,台中、協和電廠已經在進行環評。他坦言,2024到2027年供電壓力最大,台電手上還有一些可以及時補充的供電能力,就是為了國家韌性及因應特殊狀況,讓國內供電可以穩定進行,所以台電仍有維持一些停機機組,轉成警備機組。

曾文生續指,當前加速電源開發還是遇到很大的困難,因天然氣機組是全球加速投資的項目,台灣要跟全球3個天然氣機組公司去搶機組相當不易,另外,民間自用燃煤發電機組已經開始加速脫煤,所以供電會受到影響,工程執行上還有施工量能等問題,需要透過技術性勞工來補充。他也提到,難處不只電與環評,執照的許可以及地方政府的溝通也是一大挑戰。

南電北送遇貧頸 北部電源出現缺口

電網部分,曾文生說明,2022年發生一些電網事故後,台電開始做電網分散強固工作,2022年提出5000億電網強韌計畫,把台灣電網做一定程度的分散,讓電源和電網區域的供需能夠做一定程度的平衡。另外也要把舊的電力設備更新、汰換,最重要的挑戰還是政府的管制,包括克服用地、路權等,曾文生說,北部電源確實比較缺乏,南電北送也遇到貧頸,而北部發電都集中在西邊,讓北東電網面臨風險,特別是核二廠除役,協和電廠也少掉一半,以至於出現供需缺口。

另外,曾文生也提到,在氣候變遷的衝擊之下,不只是雨量增加衝擊到電廠供電,雷擊也是一大問題,雖然台電增加了很多避雷設備,但現在落雷的能量都給這些設備帶來挑戰,要進行重新補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