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I自建》企業導入AI從哪裡開始?企業都怎麼用AI?

2024-08-09 08:10

? 人氣

AI進入製造業,可望運用「數位孿生」技術,加快工廠與產線建置。(圖源/ResearchGate(2020))

AI進入製造業,可望運用「數位孿生」技術,加快工廠與產線建置。(圖源/ResearchGate(2020))

以AI賦能企業為號召,軟體新創iKala創辦人程世嘉曾說:「AI應該像水電,打開就能用。」近2年,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掀起一波產業革命。許多企業開始感受到危機意識,想將AI導入營運,變成「AI公司」。但是每種產業和企業的適用情境各異,如何善用AI,成了一大難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他們首先為具有決策權的經理人開班,讓經理人和工程師可以共享AI相關的溝通語言。他們的願景,是讓這些「種子部隊」把AI基本概念及產業知識帶回公司,激盪屬於自家的用法。「我們鼓勵學員上課時,帶問題和data過來,一同激盪,做出企業專屬的AI產品,」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說明。 

蔡明順觀察,近年來上課的學員,從醫療、製造、金融等產業,到法律、廣告業都有,關注議題更延伸到「連續製造」、「邊緣運算」(Edge AI)、「AI加速器」等面向。有些企業甚至延請校方為其開設專班,專注於該產業的AI應用。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為企業開辦「GenAI 素養認證實作班」,幫助企業培養AI即戰力。(圖源/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為企業開辦「GenAI 素養認證實作班」,幫助企業培養AI即戰力。(圖源/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蔡明順認為,未來每個產業都可能會開發專屬的中小型語言模型和人工智慧代理人(AI Agent),有如資深專業人士,可助力管理行業知識、加速研發效率。比如在傳統製造業,有水泥商運用AI來設計,不同樓層所使用的預拌混凝土最佳配方。 

台灣首見、加入產業知識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Project TAME的開發團隊成員林彥廷則觀察,業界導入TAME的應用第一步,應該是「加速內部效率」,作為ChatGPT的平行替代品;接著…有些企業會對模型進行訓練,特化成內部知識管理和傳承用的產業模型。比如產線作業的電子紀錄和操作手冊的問答,當產線負責人休假時,其他職員可以透過模型得到初步解答,有助於改善勞動條件,在各行各業普遍苦於缺工之際,相信這是製造業非常有興趣的AI應用方向。 

台灣的AI新創該如何突圍,找到競爭優勢? 

台灣產業的優勢在於硬體製造,頂尖人才集中於台積電等公司。找不到充足人才,軟體業就不能發展AI應用了嗎?蔡明順提出另一種觀點。 

「我覺得還是有個機會,是你有沒有辦法做到半導體行業裡面需要軟體的地方?」蔡明順點出,在每個產業都有需要商業級軟體輔助運作的地方,這就是台灣可以切入軟體商機的機會。比如在半導體行業,從IC設計到製造端都會用上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因為它可以在產業的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去推動,」他說明。這也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選擇從產業界培養AI人才的概念相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