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開發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今(2)日和世紀集團風場簽署水下基礎合約,金額165億新台幣、為台灣目前已公開的離岸風電單筆最高合約金額。副總統陳建仁致詞時表示,這是台灣首間本土廠商獲得百億以上的訂單、證明國產化政策對本土產業有幫助,「是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的重要一刻」。
離岸風場開發商今年4月經過遴選後,CIP在彰化總共獲得600MW併網容量的CIP,預估風場總投資金額上看900億新台幣。其中風機和塔架金額佔大宗、約40%,其次則是海底基礎20%,另外施工安裝、纜線安裝採購及其他變電站等則佔約10%至15%。
多數開發商仍在「試水溫」 CIP搶先下手
今日CIP確定將彰化風場60座套管式水下基礎訂單交給世紀鋼,訂單金額165億元、為目前台灣離岸風電已公開的最大筆訂單。CIP台灣區計畫執行長侯奕愷(Jesper Holst)表示,CIP所獲得的併網年度需完成最多的國產任務,相較多數開發商的本土採購還在「試水溫」,CIP決定先和世紀鋼簽約,完成本土化重要項目。侯奕愷強調,製造商需拿到一定經濟規模的訂單,才可能真正催生台灣離岸風電鋼構產業,而CIP將風場水下基礎全交由世紀鋼生產,就是為協助世紀鋼掌握多年穩定的訂單量。
世紀集團董事長賴文祥則表示,世紀鋼將在台北港投資50億新台幣興建水下基礎生產廠房,預計明年底就會完成試運轉,屆時年產量50座水下基礎。賴文祥說,自己從2013年開始就因國際鋼材供過於求、尋求新商機,後看準台北港空間及潮差適合,選擇在台北港設16公頃廠房,並以旗下世紀風電公司與丹麥水下基礎製造商Bladt合組世紀鈽錸特公司,充實技術能力。
估至2025年將可創造1兆建設產值
陳建仁致詞時也指出,離岸風電能提高台灣能源自給率,也是經濟成長新動能,如今CIP和世紀鋼簽百億合約,無異是為產業打下強心針,證明離岸風電產業能在台灣落地生根,本土產業也能因此受惠,預計至2025年將可創造1兆建設產值。
記者會上除了簽約,侯奕愷也藉機再次強調風電躉購費率穩定的重要性,指CIP的風場分別要在2021、2023及2024年併網,每年需完成的國產化項目高達1、20項,但本土業者如世紀鋼、台船、穩晉及宏華營造等台廠在接單前都需一定初期投資,導致國產化成本較高。他表示,本土化有一定起始成本,希望政府能維持目前的躉購費率,才能讓外國投資者及本土企業維持投資信心。
賴文祥現場也幫CIP說項,指政府從2013年就開始推離岸風電,過去躉購費率高達每度6元卻沒做起來,如今外界說躉購費率每度5.8元是圖利國外廠商、是「天大誤會」。賴文祥說,遴選、競標有國內外廠商參與,業者拿錢、技術來台灣,「我們不跟人家說謝謝、還說圖利,這樣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