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將伊崮喜瀾觀點:靈動之城—當無生命物體有了「靈魂」之後…

2024-08-31 07:10

? 人氣

在感知城市中,建築物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龐大網絡中的節點。它們能夠相互「交談」,共享訊息和資源。例如,一棟辦公樓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能源使用效率低於附近的建築物,於是向鄰近建築「請教」如何優化能源管理(Naji等,2020)。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建築之間的「社交網路」可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化分配。例如,當一棟建築物發現自己的太陽能板產生過剩電力時,可以將多餘的電力分享給附近有需求的建築。這種動態的能源分配系統可以大大提高整個城市的能源使用效率。

革命!未來的城市交通竟由建築物指揮?

感知建築還可以與城市交通系統緊密結合。想像一下,當你走出辦公室時,大樓已經根據你的日程安排和實際交通狀況,為你預定了最佳的回家路線和交通工具。如果你選擇步行,建築物甚至可以根據天氣狀況,提醒你帶傘或者穿外套。

更進一步,整個城市的建築網絡可以協同工作,優化交通流量。例如,如果多個建築物預測到員工們即將下班,它們可以共同向交通系統發送信號,調整交通號誌的時間或增加公共交通班次,以應對即將到來的人流高峰。

異象!建築物也有情緒?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

感知建築不僅關注物理環境,還能感知和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態。通過分析人們的行為模式、面部表情和語音等數據,建築物可以推斷出人們當下的情緒狀態(Schreuder等,2016)。基於這些訊息,建築物可以調整燈光、溫度、背景音樂等環境因素,以改善人們的心情和工作效率。

例如,如果AI系統檢測到辦公室員工的壓力水準普遍偏高,它可能會自動調低室溫,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甚至在牆面顯示器上展示令人放鬆的自然景觀。這種「情感智慧」建築可能對改善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產生深遠影響。

轉型!未來城市或將成為巨大的數據中心?

感知城市產生的大數據不僅用於即時決策,還可以用於長期的城市規劃和管理。透過分析這些數據,城市規劃者能夠更精確地理解城市的運作模式,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例如,通過分析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數據,城市管理者可以識別出能源效率低下的區域,並制定針對性的改進計劃。或者,通過分析人流數據,可以優化公共空間的設計,使其更好的滿足市民的需求(Marinakis,2020)。

變革!城市規劃師將被AI取代?

隨著感知城市技術的發展,我們可能會看到一種新型的「自組織」城市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城市的各個組成部分能夠自主地適應和進化,而不需要人類規劃者的直接干預(Bucchiarone等,2020)。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