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主的浪花─國民黨如何與青年世代再起「藍潮 」?

2024-09-02 05:40

? 人氣

國民黨始終甩不開保守、親中的標籤成為在爭取年輕選民時的重大挑戰。(資料照,顏麟宇攝)

國民黨始終甩不開保守、親中的標籤成為在爭取年輕選民時的重大挑戰。(資料照,顏麟宇攝)

113 年 1 月 13 日,選舉的激情壟罩整座島嶼。當晚,一群「與眾不同」的年輕人站在板橋第一體育場外,共同迎接著總統大選的結果。隨著螢幕上票數的波動,螢幕上的排名讓在場的氣氛跌宕起伏,直至票數不斷拉開而跌落谷底。那一晚,我們留下淚水,夥伴們彼此相擁、打氣,並高唱「黑暗他總會過去」,並堅信下一次仍有翻轉的機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下次我們能贏回來吧?」時間或許能給我們一個機會。

然而,政治從來不是容易的遊戲。時隔 7 個月,TVBS一份「要是能重來」民調顯示,若重新進行大選,49% 的民眾表態投給賴清德,33% 會投給侯友宜,18% 則表示會投給柯文哲。與年初的選舉結果相比,綠營票數上升了 9 個百分點,藍營持平,白營則有所下降。

攤開民調,20 至 29 歲年輕選民中,42% 支持柯文哲,48% 支持賴清德,侯友宜僅有 10%;而在 30 至 39 歲族群,國民黨支持率只有 20%,遠低於其他兩組候選人。該民調顯示,三組候選人的支持度與「與政黨傾向」高度相關,這表明兩個現象:第一,長達半年過去,國民黨在年輕選民中支持率依然處於低谷;第二,非綠的「小草」們正快速轉為「回頭草」,國民黨卻未能有效吸引他們。

這種情況下,我們再次面臨一個疑問:「國民黨如何與年輕世代產生共鳴?」

支持藍營年輕人在哪裡?國民黨的價值又在哪裡?

尋找或者創造國民黨與青年世代的共鳴,首先要找到年輕人「支持國民黨真正的理由」。

筆者長期身在青年團,接觸後發現藍營的年輕人與社會上大多數的年輕人並無太大差異,喜歡流行、新穎的事物,「滑脆、滑 reels」更是我們的日常。在多元的議題上,包含:性別平權、交通安全、居住正義、死刑存廢、多元文化?等,願意表達自身看法,並持續關注時事。

那藍營青年乃至「非綠」青年與綠營的根本差異又是什麼?我認為,藍營青年更重視「中華民國」這塊招牌所代表的價值。它代表的是對「自由民主」的堅持、是「華人第一民主共和國」的殊榮,是對「務實理性」的追求,乘載的是當今台澎金馬 2,300 萬人的想法與意見,期許在和平穩健的路線下,推動國家的進步與發展。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

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而在民進黨執政下,許多弊端顯然與這些價值背道而馳。當社會上出現異音時,開始質疑異議者對國家的忠誠,總是在臺灣這片土地上豎立敵人;面對國家的歷史與文化,不斷灌輸自身的意識形態,進行「洗滌人心」的工作;處理公共政策時,一遇到問題便是「發補助」,並用政策買票吸引人心,更建立恩庇侍從的體制,打造「綠能你不能」的產業鏈,從未能真正解決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